台灣要聞

國民黨選舉:新中間路線難成主流

【大紀元7月17日訊】(亞洲時報記者李晶7月16日撰文)在台灣,國民黨第一次黨內差額競選結束,台北市長馬英九以大比數擊敗台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這次選舉反映國民黨在黨內權力移交問題上出現新文化,黨員的投票意向又顯示,他們不贊成該黨立即啟動本土化的進程。在2008年的台灣總統選舉之前,所謂的「新中間路線」仍難以成為主流民意。

據台灣中央社報導,馬英九取得三十七萬五千零五十六票,王金平得到十四萬三千兩百六十八票,馬英九當選下屆中國國民黨主席。這次投票人數五十二萬四千四百八十八人,投票率百分之五十點一七。

據報導,在發表感言時,馬英九還是相當謹慎地拒絕說明是否有意參選2008年的總統選舉,只重申,如果自己確定當選國民黨黨主席,就會貫徹所有在選戰的承諾。

這次選舉具有重大意義,原因是國民黨新主席首次差額選舉,並由黨員投票選出,而且這位新主席並不是舊主席意屬的人選,有「百年老店」之稱的國民黨,首次正式實現了黨內民主。

這次結果也顯示,國民黨本土化的進程,將不如一些人的預期般快。王金平的失利,很大程度跟他被指「藍皮綠骨」有關。王金平跟李登輝關係良好,而李登輝當年一樣也說要民主均富統一,結果變成急獨。所以,雖然在選舉黨主席期間,王金平曾表明國民黨名稱不會改,「中華民國」國號不變,也不會走李登輝路線,但不少深藍的泛藍選民始終對王金平有戒心。

王金平曾在2003年年底台灣2004年總統選舉前夕表示「台獨也可能是台灣前途選項之一」;馬英九在這次選舉中,就不斷重申「任何時候獨立都不是台灣前途選項」。

隨著馬英九的勝出,2008年的總統選舉,很大機會將再是綠營「去中國化」跟藍營「反去中國化」的對決。馬英九的勝出,反映泛藍陣營將在中國統一問題上採取鮮明立場。「新中間路線」在台灣政壇似乎暫時難以形成主流意見。

過去陳水扁曾一度被指有可能微調急獨政策,形成所謂「新中間路線」,台灣過去選舉都是「統派」跟「獨派」對決的格局可能會被打破。不過,最近陳水扁已明顯回歸綠營基本教義。

對宋楚瑜而言,這可以說是他另一個政治上的重大挫敗。宋楚瑜選了兩遍總統失敗,他再次出選總統的可能性甚微,要延續政治生命,已成為重大考驗。宋楚瑜本來挺王成功,通過造「王」者的「超然角色」來站於戰略高點。馬英九當年競選連任台北市長時對宋楚瑜下跪為馬拉票並不賣帳,這顯示馬不接受宋「造王者」的角色。可惜,之前曾舉行「扁宋會」而引起部份泛藍支持者批評的宋楚瑜,在最後一刻力挺王金平,反而不幸成為死「王」之吻。

這次選舉采直選,在某程度上等如是泛藍陣營的一次全民公決,結果清楚顯示,泛藍整合問題上,馬英九成泛藍共主已是大勢所趨,在「西瓜靠大邊」的政治現實下,親民黨出走的問題有機會會惡化。

對連戰而言,馬英九當選,似乎代表自己的時代已經結束。馬英九一直標榜自己是「反黑金的主席」和「唯一曾在選舉中擊敗陳水扁的泛藍中人」(指他擊敗陳水扁成為台北市長)。這兩點都擊中了連戰的要害。連戰認為自己有作反黑金的努力,但畢竟國民黨內現在是否還有黑金仍是爭議焦點。他在總統競選中兩次敗給陳水扁,也成為其政途的一大遺憾。

中央社的分析指出,黨產問題、中常委改選、縣市長選舉等黨內外問題將嚴苛考驗馬英九;長期來看,如何整合泛藍、與民進黨的互動,甚至如何發展與對岸的關係,更是馬英九擔任黨主席的重要任務。

泛藍的整合可能十分困難,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也隨時成為馬英九的最大挑戰。馬英九堅持不要密室政治,堅持反黑金,不做內幕政治交易,這些訴求有不少泛藍中人對號入座,對馬英九有點反感。去年在泛藍抗爭中,馬英九堅持按相關法律驅逐一些泛藍示威者,也開罪了一些泛藍中人。在這次選舉中,馬陣營也指控出現賄選,包括國民黨現主席連戰,包括王金平陣營都出現反彈情緒。

北京感覺應會很複雜,當中涉及的情緒可能包括寬心,但中間也有失望和憂心。北京原本擔心王金平藍皮綠骨,但也擔心馬英九。可以擔心的是,現在馬英九勝出,國民黨去中國化的路線可望基本排除。

但馬英九對中國大陸的立場絕不如王金平或連戰有彈性。馬英九力挺六四運動群眾,也支持被江澤民視為眼中釘的法輪功。馬英九不贊成台灣偏安,但既然他贊成統一,他在整合問題上一定開出更高的條件;諸如中國大陸要民主化等要求,相信北京領導層會很難為。去年他就曾高調會見微軟高層,堅持繁體中文才是「正體(中文)字」。

在這次選舉後,北京最關注的就是泛藍整合問題。中國大陸希望台灣泛藍整合成功,避免在2008年台灣大選中泛藍陣營再次分裂,重蹈讓泛綠陣營坐享漁人之利的覆轍。(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