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新書發表呈現台灣電影百年面貌

【大紀元7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謝震南台北二十五日電)今年適逢台灣電影發展屆滿一百零五週年。《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套書順勢發表,在世紀交替之際,詳實記錄並全面檢視百年間台灣電影文化發展的滄桑歷程。行政院文建會與國家電影資料館歷年合作的豐碩成果,明天起以展覽型態推出。





今天下午的記者會,文建會副主委吳錦發、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總編輯黃建業,導演朱延平、宋存壽、辛奇,電影學者曾西霸、盧非易、張昌彥,多位資深影評人、攝影師及書中作者都到場致意,共同慶賀台灣電影史料和文物得以永久典藏。

文建會向來對於重建電影史料的協助不遺餘力。吳錦發表示,台灣電影的瓶頸在於史料迅速流失且未能以編年方式呈現。

他認為,史料整理對電影深具意義,以文化角度來看,電影是庶民生活的總體呈現,也是影響文化的重要源頭,因此有必要對電影的歷史作一回顧,追溯早期台灣庶民的文化生活。

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指出,文化資產是國家寶物,而電影是最直接、最親切、最影響人心的文化資產。

她進一步表示,這套書出版,不僅象徵多少人的心血結晶和辛酸回憶,同時提供台灣電影在既有基礎上,未來進一步的發展方向。

陳郁秀也透露,電影是數位內容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重點,下一步可考慮將此套書譯成英文,藉此與國際潮流時勢接軌。

自一九九八年起,國家電影資料館以報章雜誌刊載的電影記事為主,輔以館內歷來收集的文字圖片、口述歷史、各項專案執行成果等資料加以編纂,並借重電影界諸多專業人士力量進行資料比對,完成內文逾百萬字、三百餘幅新聞圖片的《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