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中華聖人:「工聖」魯班

魯班,姓公輸,名般,字若,春秋末期魯國(今曲阜)人。因是魯國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於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族–公輸族,是中國古代有史書記載最早的能工巧匠和創造發明家之一,古籍上有「古之巧人」、「至巧」之稱,其事跡散見於《禮記‧檀弓下》、《戰國策‧宋策》、《墨子‧公輸》等處。

  

魯班從小就跟隨家裏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魯班一生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注重實踐,善於動腦,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在建築、機械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他的發明創造很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創造的。《孟子‧離婁》說:「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規」與「矩」。現在沿用的曲尺,可能就是魯班在「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現代木工稱它為「魯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鑽子,以及鑿子、鏟子等工具傳說也都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另據《世本》上記載,石磨也是魯班發明的。傳說魯班用兩塊比較堅硬的圓石,各鑿成密佈的淺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轉動,就把米面磨成粉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磨,在此之前,人們加工糧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裡用杵來舂搗,而磨的發明把杵臼的上下運動改變做旋轉運動,使杵臼的間歇工作變成連續工作,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魯班發明磨的真實情況已經無從查考,但是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經有了杵臼,因此到魯班的時代發明磨,是有可能的。

  

在兵器方面,據《墨子‧公輸篇》記述,魯班曾經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雲梯」和水戰用的「鉤強」,在戰爭中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雲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墨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成。」《戰國策‧公輸盤為楚設機章》寫到墨子往見公輸般時說:「聞公為雲梯」。二者皆證明魯班造雲梯的事跡。鉤強也叫「鉤拒」、「鉤巨」,是古代水戰用的爭戰工具。據《墨子‧魯問》記載:從前楚越水戰,因「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致使楚敗於越。楚為改變這種戰局,在魯班初到楚國後,就首先讓他製造了這種兵器,對敗退的敵船能鉤住,對進攻的敵船能抗拒。

  

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多。《述異記》上說,魯班刻制過立體的石質九州地圖。另外,據《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裡提到的木鵲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飛翔器械。

  

魯班不愧是中國古代一位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二千五百多年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人們的尊敬和紀念。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