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專欄】林保華:中國油荒召喚賴昌星

【大紀元8月17日訊】中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油荒﹐以珠江三角洲地區最為嚴重﹐也許因為這個地區比較開放﹐接近香港﹐“國家機密”控制不住﹔也因為經濟發達﹐大小汽車多﹐對汽油更加敏感。實際上油荒的情況已經向外擴展﹐包括廣西﹑上海都出現了油荒。一位深圳車主這樣寫﹕“渴!很渴!!渴狠啦!!!這是我對深圳目前的唯一概括。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見拋錨的汽車,我似乎都能聽見機動車們的叫喊,混雜著車主們的吶喊。能源危機,就這麼閃電般和我們的生活接上了軌。”

目前情況是﹕有的加油站完全沒有油﹔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加油站才有油加﹐但是或憑會員卡供應﹐或限量供應﹔因為供應的加油站少﹐所以汽車排長隊﹐大約要排40分鐘才能加到油﹐要加滿﹐再排一次。一有甚麼地方有汽油供應的消息﹐汽車就蜂擁而去﹐那裡就立刻堵車。

生活秩序被打亂了﹐貨物供銷受到耽誤了﹐計程車也叫不到了……為何只有中石油和中石化才有油﹖人們才想起﹐因為它們是國有企業﹐享受壟斷的權力。石油一緊張﹐他們就不向其他公司供應了。

於是媒體出現炮轟文章﹐例如“南方都市報”一篇“國企要來幹甚麼﹖”“第一財經日報”則是“未盡平抑油價之職﹐石油巨頭應為油荒承擔責任。”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苦衷。具體來說﹐一種說法﹐這次因為麥莎颱風來襲﹐油船停了幾天。停幾天就油荒了﹖不可能一點儲備也沒有﹐肯定是謊言。於是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因為國外汽油價格高﹐國內價格低﹐為了賺錢﹐就拿去出口了。這好象有點道理了。

進一步的探討﹐就進入到體制問題。原來﹐汽油價格由發改委訂出。避免影響經濟發展﹐所以石油價格要“穩定壓倒一切”﹐於是國外大漲﹐國內小漲﹐無利可圖。大概如此這般就拿去出口了。出口也有出口的冠冕堂皇道理﹐因為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境外上市﹐股東利益高於一切。啊﹐國家利益可以不顧﹐那還叫甚麼國有企業﹖這就是目前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怪胎的現狀。也難怪美國不讓中國買優尼科﹐一旦中國壟斷了國際油業﹐價格由中國政府訂﹐要考慮政治因素﹐甚麼時候決定不可以向美國或日本供應原油﹐有錢也買不到﹐那還得了。

上述油荒的原因﹐不包括各級管理階層可能貪污或囤積居奇﹐因為有管制就必然有舞弊現象。此時不撈一筆﹐何時才撈﹖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珠海率先“引進”了“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如今為了加油﹐浪費時間就是浪費金錢。對用油者來說﹐情願有高價油可以隨意買而不願花費大量時間加油。這時候人們就會想到賴昌星當時走私石油為人民造福的功績。如果現在賴昌星在中國﹐肯定是他大展拳腳的機會﹐多幾個賴昌星﹐中國就不會有油荒。哈哈。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