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澳洲遠古動物滅絕有新說

【大紀元8月21日訊】在遠古的地球上﹐曾經生活着許多大型的動物﹐遠的如恐龍。其實就在幾萬年前﹐在許多大陸上都生活着體積龐大的動物﹐後來都滅絕了。最近有研究發現﹐澳大利亞大陸在距今約4.5万年前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動物滅絕,較大體形的動物特別是哺乳動物几乎突然消失。

研究認為當時有85%的大型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滅絕,其中包括19种有袋動物。很多科學家把大型動物的滅絕与人類移民聯系起來,有科學家認為是過度捕獵導致大型動物滅絕,也有人認為人類帶來了新型傳染病。

研究人員在八月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分析了兩种鳥蛋化石之后發現,人類使大型動物滅絕的原因可能在于他們用火大面積燒荒,改變了澳大利亞的表面植被。生態的改變可能是動物滅絕的主因。

研究人員分析了澳大利亞內陸三處地方發掘的鴯和牛頓巨鳥的蛋殼碎片,并運用碳同位素分析法分析蛋殼成分,進而得出這兩种鳥的食物來源。鴯是一种像鴕鳥但體形較小的鳥,善走不善飛;牛頓巨鳥是一种高達2.5米以上、不會飛的最大型鳥類,也在 4.5万年前滅絕。科學家分析了1500個蛋殼碎片,最古老的來自14万年前。他們發現,在距今5万年以前,鴯和牛頓巨鳥都以營養丰富的草類為食,但到4.5万年前,鴯的食物已轉化為半沙漠性植被中生長的灌木,而牛頓巨鳥卻沒有來得及完成這种食物轉換就已經消失。研究人員還分析了澳大利亞袋熊的牙齒化石。他們發現,5万年以前,袋熊食物中草類的比例比鴯和牛頓巨鳥還要高,但4.5万年前也轉化為其他來源。

科學家門推測當人類用火大面積燒荒後﹐原先的溫暖、濕潤的草地被半沙漠性植被代替,整個生態圈遭到破坏,來不及改變“飲食習慣”的植食性動物率先滅亡,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緊隨其后,形成動物滅絕的“連鎖反應”。 研究認為這說明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巨大,而且難以預測。@(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