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山東棗莊官員靠出賣土地資源造政績工程

【大紀元8月22日訊】(自由亞洲電臺記者楊家岱採訪報導) 棗莊名聞遐邇,本來是因為它是抗日根據地,是家喻戶曉的鐵道遊擊隊的誕生地;如今,棗莊卻因為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原因,再次引起海內外的關注:棗莊官員在建設政績工程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大手筆。

棗莊修了全國最寬的市區馬路,最大的行政辦公區,極為豪華的公務員住宅。棗莊的政府廣場,據說比天安門廣場小不了多少。所有這些政績工程,是棗莊市政府靠變賣棗莊開發區的幾萬畝土地,和北京城建集團聯合修建的。

從各家媒體的播報來看,這些工程的口碑卻佷成問題。所建設施利用率不高;公務員買不起高檔住宅而只好望樓興嘆;市民反映,當官的為了創造政績,不惜侵害全體棗莊人民的利益。『亞洲時報』反問道:棗莊市這些豪華建築誰來買單?一名棗莊下崗職工問道:當官的為什麼不把錢用在企業改造和再就業工程上來?

但是也有棗莊市民至少口頭上表示,他們喜歡這些工程,不認為建設這些工程是壞事,儘管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工程是靠出賣他們的土地資源換來的。在被問到一般老百姓對政績工程有什麼看法時,一位女士說—-

受訪者:對我們來說應該算是好事吧!把棗莊的面目、整體的效果改變了一下嘛!

記者:可是這些錢從哪兒來的呢?

受訪者:這我都不太清楚了,這些錢啊…我對他們也不瞭解。

耶魯大學教授康正果表示:對於棗莊市民有關政績工程的表態要做具體分析,他說:「地方的人除了有不敢批評的一面;也有的把這當成一種地方自豪。」康正果說:中國各地官員打造政績工程,使他想起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時代—

康正果:「十幾年以來,鄉鎮和縣一級這些地方上有了一些錢以後,都大搞一些工程,所謂樓堂會館、招引商機等等,很多都是在紛紛上馬這麼一個趨勢,讓人忽然想起來五十年大煉鋼鐵搞豐產田、放衛星的這麼一種風氣,又以另外一種形勢,在目前的這個中國大地上表現出來,製造一種虛假的繁榮,但是那是一種浮躁的東西,只是為了表示地方上政治上是緊跟中央。

而現在的專門在建築上的鋪張浪費和浮誇風氣,實際上每一項工程背後都有著這些領導和承包工程之間的互相利益,這些錢當然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是從地方人民身上搜括來的,通過建造這樣一些東西,所有過手的人錢包裡頭都裝的很滿了。」

這位學者說:中國各地官員要切忌張狂,中國切不可走高消費的路子—-

康正果:「所以說中國人還確實不敢有錢。從政府、團體到個人,有一點錢就張狂的不得了。你看現在隨著這個油荒,盲目發展汽車的災難性還在後邊。中國自己把自己綁在高消費、高耗能的這樣的一個政策上,非跌的頭破不可。」

據山東省媒體報導,棗莊的政績工程得到山東省現任主要負責人的肯定,他們讚揚棗莊市的領導有「超前意識」。

(據自由亞洲電臺錄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