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找出克雷伯氏菌致病基因 有效防治院內感染

【大紀元8月25日報導】(據中廣新聞許佳惠報導)醫院裡常見的院內感染細菌「克雷伯氏菌」,因為併發腦膜炎的致死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讓醫界相當頭疼。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王錦堂,在中研院研發成果技轉發表會上表示,研究團隊已經找到克雷伯氏菌的致病基因,藉由這個基因可以讓病患早期診斷,降低死亡率,也可以做為藥物研發的基礎。

克雷伯氏菌是台灣特有疾病,常在醫院裡伺機造成院內感染,由於這株桿菌有百分之十到十二的機率會併發腦膜炎,如果沒有在二十四小時內治療,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則是變成植物人,此外,克雷伯氏菌也容易造成眼球炎,一旦感染,失明率高達百分之百。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教授王錦堂表示,研究團隊完成兩千五百個突變株,發現magA這個基因,是造成原發性肝膿瘍及腦膜炎的主要致病基因,在三十三個病例當中,因為感染克雷伯氏菌造成肝膿瘍的人,百分之八十帶有這個基因,沒有肝膿瘍的病人則只有百分之四,顯示這個基因的特殊性。

而在找出這個致病基因後,對於未來抗生素藥物研發會有幫助,可以做為藥物研發的基礎、篩選相關藥物,同時也能讓病患早期診斷,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