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死觀一╱樹灑葬歸塵土 台北穴位滿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在九十二年底啟用全國第一座樹灑葬試辦區「富德生命紀念公園」,反應熱烈,原本預計明年底各樹穴穴位才會葬滿、啟動輪葬的紀念公園,如今幾乎已經「額滿」、比原定期程提前將近一年半。

生命紀念公園提早額滿

台北市殯葬處已編列一千萬元預算,將以分期分區的方式在鄰近的福德坑復育公園另闢面積達四公頃、至少可容納六千個樹葬穴位的大型樹灑葬生命園區,這座園區預計將可在三年後啟用,滿足台北市未來十年的樹灑葬需求。

樹灑葬環保、經濟且省事,雖然這種「沒有墓碑」的新式葬法被許多傳統人士質疑,認為不利於後人祭祀、慎終追遠,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樹灑葬卻愈來愈受到市民青睞、決定讓往生至親還諸天地。

台北市殯葬處表示,原本殯葬處預計每年大約只會有一百人登記使用樹穴灑葬,所規劃的樹穴穴位,至少可以使用至明年年底再開始實施輪葬,但想不到各樹穴穴位提早「額滿」,殯葬處已經完成招標,要在鄰近風景秀麗的福德坑復育公園另建廣達四公頃的大型樹灑葬生命園區,這個園區不但面積原遠超過目前試辦區的兩百坪,也將同時擴充為至少超過六千個樹穴穴位。

北市再規劃城市森林型

殯葬處表示,在四家投標廠商中脫穎而出的這項規劃案,以較為經濟、有效的方式維持植栽景觀,並結合休憩廊道、木階平台、景觀池、大型雕塑與自然步道等設計,儼然就是一座城市中的花園森林,但為了讓園區和一旁的復育公園在空間上有所區隔、避免引起公園內遊客驚恐,將以矮木叢與植栽作為區隔,以免引發遊客疑懼。

〔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

農曆鬼月即將結束,有別於民間傳統鬼月的追思祭祀方式,台北市殯葬處昨天在富德靈骨樓旁的樹灑葬紀念公園旁,以鮮花樂曲代替法會三牲,讓花田樹海中的絲竹樂聲穿越陰陽,表達對至親的思念。

台北市殯葬處設置樹灑葬試辦區「富德生命紀念公園」,過去一年十個月以來,一共有三百三十七人長眠於此、與花木星月為伴。

其中有三百二十七人選擇樹葬,其餘十人則永存花叢之中,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三天壽命,最高壽的則是九十三歲的長者;殯葬處昨天特地安排絲竹樂團演奏「春江花月夜」、「紫竹調」等清新雅樂,取代傳統的嘈雜法會,現場沒有三牲獻禮,只有家屬們的思念寄情於一束束鮮花,在朗朗晴空下綻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