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陸委會:客貨運同步談 但貨運包機先行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三日電)台灣行政院長謝長廷今天宣布兩項重大兩岸政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高層官員指出,相關政策是為實現貨運包機儘速協商的可行方案,即「貨運、客運包機可以同步談,但若協商完成,貨運包機先行」,盼藉釋出善意,照顧兩岸人民權益,增進了解,改善兩岸關係。

謝揆上午在行政院院會宣布兩項重大兩岸航空政策,即開放台灣航空器可飛越中國領空,以及確定同意就客、貨運包機或特殊需求包機事宜,兩岸同步協商,希望中國能儘速同意業者申請,兩岸展開協商。

陸委會官員受訪時表示,上述政策是這兩天經過與國家安全會議討論後定調,政府希望藉釋出兩岸重大善意,照顧兩岸人民權益,增進彼此了解、累積互信,改善兩岸關係。

他說,在開放台灣航空器可飛越中國領空部分,政府是參酌航空業者評估,在國際油價攀升增加航運成本的壓力下,為增加台灣航空業者營運國際航線的競爭力,並節省油料及飛航時間,採取的開放政策;也就是說,台灣航空業者在申請飛越中國領空方面,台灣政府已不成問題,現在就要看中國當局如何處理台灣航空業者的申請。

這位官員指出,自今年一月澳門會談協商台商過年包機後,政府就把貨運便捷化方案作為首推的項目,不過,中國方面採迴避態度,只端出願意與台灣協商客運包機議題,所以貨運包機一直無法有效推動。

他表示,政府的政策是,「貨運、客運包機可以同步談,但若協商完成,貨運包機先行」,「這是為實現貨運包機儘速協商的可行方案」。

官員說,經過檢討,政府考量到今年台商過年包機已達成良好成果,也累積協商經驗,如果再就擴大搭乘過年包機資格限制、以及重要節日客運包機商談,應該也不成問題,「不希望客運包機成為兩岸實現貨運包機的阻礙」。

他並說,不同於節日包機是為因應兩岸人員往來的高峰期,例行性的貨運包機若實現,將可增加兩岸產業的經貿利益,具有架構性意義。

至於政府為何此時候推出「同意協商客運包機或特殊需求包機」政策,官員表示,這是考量未來若全面開放中國觀光客來台,在重要節慶日時,人員往來大增,會有龐大座位量需求,因此出現重要節日包機需求。

他指出,在重要節日包機事項,航空業者多了「中國旅客來台觀光」的考慮,因此評估結果出現跟以往不同的情況,但至於選定那些節日,或那些特殊需求包機,這部分還須與對岸實際商談後才能確定。

官員表示,目前就兩岸客貨運包機事項,政府仍委請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協助聯繫安排相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