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瑞塔颶風和全球暖化問答篇

【大紀元9月24日訊】(大紀元訊)颶風瑞塔挾著強風暴雨直撲美國南部墨西哥灣沿岸地區。 不久前另一個颶風”卡特琳娜”沿著同一個海灣,襲擊了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威力強勁的颶風對美國墨西哥沿岸造成的影響,令人不禁要問為何今年的颶風如此強勁,颶風如何形成的,未來出現的頻率如何。 以下摘自時代線上愛塞特都會警局(Met Office in Exeter explains)茱莉安(Julian Heming)的回答。

瑞塔颶風是從那兒來的?

瑞塔颶風是上週在波多黎各北部外海醞釀而成的,熱帶大氣內氣旋的擾動,發展成風暴雲,繼而產生所謂的「熱帶低壓」,路徑向西往佛羅里達海峽的方向前進,規模增強為熱帶風暴,最後形成颶風。墨西哥灣灣面的條件,加速使它成為風力五級的颶風。

是什麼樣的條件能形成最強的颶風?

颶風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是,海水的溫度至少需達到攝氏27度以上。每年的這個時候,墨西哥灣一帶的水溫至少都在攝氏27度以上,現在大約是攝氏31-32度。

另一個主要條件則是風力的削弱:要讓颶風能持續成形,需要相對較弱的風力,否則在它往上穿越大氣層時,太強的風力會在颶風成形前打壞它的結構。過去這一個月來,墨西哥灣的情況很符合颶風發展的條件,也難怪在卡崔娜之後, 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又形成另一颶風。

全球暖化在這些颶風中扮演怎樣的腳色?

今年是較例外的一年,就颶風的次數而言,到現在為止,並不像1995年有那麼多的颶風,那時共有19個。追溯數十年前,那時也有相同活躍的颶風季節,分別在1995、1996年大西洋地區各有兩個達到5級的超級颶風,1933年則有21個熱帶暴風雨。

如果掠過南、北卡羅來納州的「奧菲力亞」颶風不算的話,目前已有三個颶風登陸美國。1886年的紀錄是七個。整體而言,並無明顯證據顯示颶風的次數增加了,然而可以看到的是,今年超級颶風在它高峰期的強度比往年增加了。

上個月,兩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屬於4到5級強度颶風的數目增加了。熱帶氣旋活動是高度變化的,其變化通常肇因於大氣層和海洋的變化,如果要證明最近幾年的全球暖化與颶風增強是否有直接關聯,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

瑞塔颶風在襲擊陸地前會減緩嗎?

一旦一個暴風雨發展成5級的颶風,它力量的增強減弱是取決於在其下方海水溫度的些微變化。當瑞塔向沿岸前進時,會穿越由水面冷、熱渦流造成的波動,這波動會造成風速的增強或減弱。

此外,颶風也有它內部自己一套複雜的動能,當它增強時,颶風眼會變得越來越小,甚至在內部塌陷瓦解,然後一個範圍大得多的颶風眼會形成,而風力會明顯下降,然後再開始增加強度。因此,颶風侵襲陸地時的風力,一大部分取決於它是在這種強、弱循環的哪一階段。

會有更多的颶風形成嗎?

颶風季節可能持續到11月底,通常到10月中,海水溫度下降後,機率就會減少。一開始,颶風都是由熱帶大氣內很小的氣旋擾動而產生的,所以,很難預測哪一個氣旋會發展成颶風,不過一旦有一個成形,勢必會有更多個在醞釀之中。

需要劃分出風速為第六級的颶風嗎?

目前最大可觀測風速,仍維持在每小時約180哩,5級颶風的風力並沒有上限,所以暫時沒有這個需要。

摘自時代線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