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文學

《粉碎邪惡軸心》(57) 第九章(十三)

如何在二0二五年之前消滅世界上最後的獨裁者

後記及行動日程

邪惡獲勝的唯一必要條件是好人袖手旁觀。

——艾德穆得.柏克

我們已經討論了如何在二○二五年之前用人道方法,除去目前仍大權在握的最後十幾個獨裁者。的確,除非使他們下臺,我們別無選擇。歷史已充分證明,任何獨裁者的存在都會使這一世紀比上個世紀更加腥風血雨。正如我們所見,因為獨裁統治自然具備著毀滅性;謀殺、恐嚇、壓迫是他們的專職。他們也會毀壞經濟成果。當暴君們大肆自吹自擂,建起豪華宮殿的時候,他們的人民卻生活在貧困中,只能觀望卻不能進入唯有和平與自由才能帶來的繁榮昌盛。

在合理的時間內把實現全球民主的普遍願望變成現實是我們的任務;二○二五年是我們選定的目標。這就意味著我們對國際力量的認識現在必須是尋求一種政治體系,該體系能在各個層次播種民主,將獨裁者判為流氓、罪犯。

封閉的社會必須敞開大門迎接民主的曙光。這意味著他們必須積極行動,扶植民主。在不放棄外交禮儀的情況下,民主國家的使館必須成為自由的庇護所;大使們是自由鬥士。獨裁者必須被視為個人對待,而不是一種政權或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經由人道途徑形成多種具體計畫,將獨裁者逐一推翻。

我構思二○二五年前實現全球民主計畫的藍圖,主要原因是我待過獨裁統治與民主起步的地區,當過外交官和企業主,而早年學到的卻使我一生受益最深。

十歲時,我家住在維吉尼亞(Virginia)的亞利珊卓雅(Alexandria),一個跨越華盛頓地區,座落於老波托馬克河的港口上。那時我父親任職五角大廈聯合總指揮部中的一個美國海軍上尉。我當時在挨家挨戶送《亞利珊卓雅公報》(Alexandria Gazeette)並學習經商之道。那時是五○年代的早期,亞利山卓雅還是不太起眼的南部小鎮,之後才興起為富足的郊區城鎮。不足為奇地,我的很多顧客拖欠報紙的款項,有時一拖數月,有時甚至以暴力威脅我這催款的報童。而報社卻要我收到報費,令我財務日益困難。絕望中,我向父親請教。不出所料,我們採取了行動。

下次收款時,我多了一個夥伴,他身材高大,面目嚴峻,身著美國海軍軍官冬季制服,袖子上裝飾著有上尉標誌的四條金杠,胸系綬帶。當我逐個造訪拖欠款項顧客時,我父親緊跟著我。他總是一言不發,但保持著海軍的冷峻面容。很快的,所有的人都有能力付清欠款了。

在亞利珊卓雅的那個冬日,遠在我為共產黨統治下的匈牙利的民權和民主,為中國法輪功而奔走之前,我深知自由和強大的力量若站在被剝奪權力和被壓迫的一方,會產生什麼變化。多年以後,波蘭格但斯克(Gdansk)的工人告訴我們一句話:「團結」。

「站在一起」的概念,是具有生命力的一詞。古巴民主人士帕亞(Oswaldo Paya)從卡斯楚政府拿到了出境許可,並非因為該政權放鬆了對人民控制的鐵鉗,而是帕亞在二○○二年獲得了「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的「安德列.薩克羅獎」(Andrei Sakharov Prize),他不得不去歐洲領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迪爾(Jackson Diehl)寫道:「在過去的幾個星期中,他會見了歐洲總理們、主教和國務卿鮑威爾。他們都問他能幫什麼忙。‘團結’是帕亞的唯一回答。」(注1)

二○○三年一月,王炳章被中國法庭以領導恐怖分子的罪名宣判終生監禁;而他的實際「罪過」是提倡中國自由貿易聯盟和多党民主。他的美國同盟很快做出回應,使這一不公平且震撼的消息成為國際焦點(注2)。幸運的話,這種團結方式將能使他獲釋。

儘管人們不再將殘酷的米洛塞維奇政權的崩潰歸功於北約的轟炸者,但沒有幾個行動能比自願代表他國人民參戰更具力度。通常一個成熟、具有強大力量的夥伴對受挫的自由鬥士的聲援,就足以使天平傾向民主。正如我半個世紀之前所學到的,有時你需要一個成人站在身邊,如果那個成人是位海軍上尉,就更有幫助了。

但是,唯有積極的團結,並且建立在這樣的理解上:即當地的民主鬥士非暴力的力量(地下組織)以及最終控管街道和取得權力而獲得自由。而我們支援非暴力運動是成功的關鍵。

確實,利用軍事力量,我們和當地民主人士積極合作為不可剝奪的權益站出來,使我們度過了冷戰時期,開闢了中歐和東歐的民主大道。民主的歷史是強大和弱小、已開發和開發中、富有和貧困的團結互助的歷史。既然形勢的發展需要我們邁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一個大膽的、具有全新道德的遠見已經提出,即獨裁統治已窮途末路,全面民主即將到來。經過冷戰我們都理解主要的危險和機會。現在,清除那些威脅我們安全的勢力、建立一個民主世界的目標,能使我們再次朝氣蓬勃,團結一致。

有了這樣的團結,任何事物也不能阻止民主和民主人士。也許你已經讀過許多刻在專制統治下的支離破碎的城牆上預言家的手稿。根據「自由之家」的研究結果,僅在二○○二年,就記載了二十九個民主取得進展的國家,這個數字大約是那些民主倒退國家的三倍。就連頑固不化的肯亞獨裁者莫伊(Daniel arap Moi)最終都被放逐荒原。同時應該感謝美國及其聯軍,使海珊也得以被剷除。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九個最專制的獨裁政權之一,在二○○三年一月,有一百零四名沙烏地阿拉伯商業領袖、教授和知識份子在一項「為國家的現狀和未來的願景」計畫上簽名。該文呼籲建立議會、自由選舉、公平分配財富、消除腐敗、為婦女爭取更多的權力。加冕王子阿布杜拉(Abdullah)會見了簽名者(注3)。

獨裁也不會帶來經濟效益。在二○○二年,「自由」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為二十六點八萬億美元,而「不自由」國家僅有一點七萬億美元。

因此,現在是自由世界的人民幫助被壓迫者尋找民主的時候了。我們需要採取哪些步驟呢?本書指出了一條道路。我們的目的在於指出如何除去殘存的獨裁統治者。我們在此對行動日程加以總結如下:

行動日程

二十一世紀給我們兩種選擇:獨裁者繼續存在或獨裁者消滅。我們需要:

●加深對以下這一情況的理解:獨裁者會使二十一世紀比二十世紀更加腥風血雨;

●倡導沒有獨裁者對於世界和平、繁榮和自由所帶來的益處。

我們必須取得觀念的突破,堅信在下一代所有的獨裁者能被剷除:

●讓全世界人民瞭解:上一代剷除大量獨裁者的事實和其所使用的方法;

●將國家安全/權力重新定義為民主的發揚和各個民主勢力間的合作;

●確立目標:在二○二五年前剷除獨裁者。

●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建立一種新的國際力量體系:

●「民主政體聯盟」(Community of Democracies)和「北約」要轉型為全球民主聯盟,備有隨時待發的武裝力量、區域性計畫和在現有國際組織下的決策委員會;

●獨裁必須被定為是對人道的一種犯罪,而且現存的獨裁者必須受國際法庭起訴;

●獨裁統治下的非政府民主人士必須組織起來,為人民喉舌。

開放封閉的社會取代隔離是成功的關鍵:

●新政策和財政預算應優先考慮開放社會和剷除獨裁者的計畫;

●重新調整傳統的開放計畫,同時創立新計畫,例如,獨立的電視臺和電臺基金。私人基金會及企業須更廣泛地加大力度促進民主;

最主要的變革是我們要為每一個殘存的獨裁統治設立民主發展的計畫。這些計畫應包括:

●確保他們在協定的日期前完成民主發展的三個過程;

●在聯合國和民主陣營的協助下創立一個獨立的從獨裁走向民主的國際中心,來執行那些計畫;

●經由圓桌會議或其他途徑使當地民主力量成為骨幹。

一個以民主為中心的外交政策,可將使館變為「自由之家」;大使成為自由鬥士,透過:

●公開支援民主人士——同他們舉行會議、舉辦象徵性活動、遊行、製作宣傳紀念章、電子廣告板。大使、總統、首相、議員們也可經由電臺、電視臺、網際網路與各方人士進行自由交談;

●爭取和獨裁者及其政權進行民主轉型對話。

在剷除獨裁者時,雖然武裝力量有時必不可少,我們也必須加深理解非暴力衝突的性質和其力量:

●查詢記錄要使人印象深刻;可以教人學會技巧;

●教授一種分兩階段以非暴力方式剷除獨裁者的戰術和策略;

●強調局外人的參與至關重要。

重心放在將最後的四十五個獨裁者,視其為個別的獨裁者是非常重要的,不允許任何獨裁者躲藏在一個政權、文化或國家中:

●每年對最不受歡迎的人用多種主要語言廣泛進行報導;

●對每個獨裁者的罪行訴訟建檔並隨時更新。

綜合此書所建議的各種方案,為每個仍在獨裁者統治下受難的地區和國家建立綜合行動計畫:

●應優先考慮目前存在最大的問題:中東和中國;

●與對民主感興趣的國家和民主人士進行多樣聯盟;

●將制裁集中在獨裁者身上,而非人民身上。

民主陣營必須採用共同目標:在二○二五年前剷除所有獨裁者。那麼就要靠聯合國大多數成員使這一目標和計畫被採用,且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政策和法律得以採用。剷除獨裁必須從國家安全和對外政策的邊緣地位提升為中心議題。上一代取得的進展令人振奮,現在我們該下決心完成這項工作。

「我必須告訴你,起初我認為剷除世上所有的獨裁者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成功的機率就如同我能扇動雙臂飛起來一樣。」《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斯徒瓦特.阿爾巴在信中這麼對我說。「當我讀完這本書,即便成功來得不像我們想要的那麼快,我意識到列出目標和設立計畫去實現很重要。」我希望您能同意這一觀點。

由於獨裁者對財富和永恆權力的貪戀,讓二百萬北韓人被活活餓死,而我們光是義憤填膺是不夠的;必須強迫獨裁者下臺。當獨裁者下令致使數千人死亡,而亡者唯一的「罪過」是修煉一種中國淵源流長的修身養性的功法時,我們不能承認它的合法性。當獨裁者們生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與其他獨裁者共用,且支援扶植恐怖主義之時,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因為只要他們掌權一日,他們就會這麼幹。現在該是這些危險的殘餘政治勢力絕跡的時候了。我們最終必須說:我們受夠了,且言出必行。我們必須和世界上的民主力量團結起來,剷除最後的獨裁者,建立全球民主。

注1:傑克遜.迪爾〈團結,古巴的風格〉,《華盛頓郵報》,二○○三年一月十三日。

注2:伊莉莎白.羅森塔爾〈中國判持不同政見及與美國有聯繫者無期徒刑〉,《紐約時報》,二○○三年二月十日。

注3:邁克爾.杜布〈伊斯蘭式的改革〉,《華盛頓郵報》,二○○三年三月九日。

(全文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