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印度耆那教婦女時興禁食往生以求羽化登天

【大紀元10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特稿)印度日前一名六十歲罹患癌症的耆那教婦女禁食十四天後死亡,族人為她舉行盛大葬禮,最近又有一名九十三歲健康老婦也在禁食;據學者表示,禁食往生是耆那教徒追求羽化登天最高境界的方式,又稱「桑塔拉(santhara)」,每年因「桑塔拉」死亡的案例超過兩百件,已是見怪不怪。

耆那教是印度傳統宗教之一,與印度教不同,耆那一詞原意為勝利者或修行完成的人,反對祭祀殺生,也反對印度教的階級權威和偶像崇拜。耆那教徒有兩派,一派喜著白色長袍以示純潔,另一派則常裸體相向以示簡樸,如今兩派雖然勢微,但在印度仍有一定影響力,擁有教徒四百多萬人,普遍居住在印度西部及北部地區。

六十歲禁食而死的婦女薇娜,生前罹患血癌並有腦瘤,在上月初決定放棄所有飲食和藥物,選擇耆那教徒推崇的傳統死亡方式,即禁食直到死亡。她死時是呈坐姿,面容安詳,族人為屍體披上錦緞、鮮花,並且燒香膜拜,在她的姓名前冠上聖名,視為聖潔的象徵,隨後舉行數百人的送葬行列,將屍體送往郊外火化,印度媒體也大幅報導。

但昨天又傳出當地一名九十三歲老嫗凱娜也正在禁食,且實際已進行了數天之久。據國營新聞信託社發自當地報導,嫁給珠寶富商的凱娜,健康良好,除一般老人病症外,並沒有任何重大疾病,而且有多名兒子和媳婦和孫子女照顧起居,但她仍堅持要效法薇娜,採取「桑塔拉」的方式羽化登天。

據報導引述凱娜的家人的談話表示,姓名已為鄰里冠上聖名的凱娜,精神狀態相當正常,在床榻上每天仍與家人話家常,只是拒絕下床及一切飲食。

對耆那教而言,只要出於個人自願,「禁食往生並非自殺,反而是一種在死前淨化身軀及放棄慾望的離世方式,值得尊敬與推崇。退休法官帕納也承認,「桑塔拉」是一項傳承至今已數千年之久的宗教性死亡儀式,與自殺或所謂的安樂死無關,印度至今沒有法律能夠阻止。

印度專研耆那教學者吉騰德拉也表示,「桑塔拉」死亡儀式源自西元前兩千五百年前,被耆那教徒視為是一種自願的和平死亡方式,實際上印度每年已知的「桑塔拉」死亡事件平均約兩百四十件,其他不見記錄或未被發覺的類似死亡事件則不計其數。

也有其他學者論述,抨擊「桑塔拉」殘酷而漫長的死亡方式,認為是一種假借宗教權威,慫恿年老無用的婦女放棄飲食以儘早了結生命,而婦女在教義束縛下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因為違抗是有罪的。抨擊者表示,耆那教長老只是將這種實際是教唆自殺的方式,給予一個動聽的宗教名字「桑塔拉」而已。

但據宗教界另一種說法,「桑塔拉」雖說殘酷,但其結果就如起乩相同的道理,禁食會將人帶到一種極端,人體一般能夠禁食到九十天,當長期持續禁食後,由於體內精力完全耗盡,幻覺興起,這時會有兩種可能發生,一種是毫無知覺的等死,就是真的自殺,但此時如果靜心冥思,就會發生所謂的起乩或稱靈魂出竅或又稱「跳躍」。

耆那教就是人類進化史上用禁食進行實驗最為深入的宗教,也是唯一鼓勵教徒精神自殺的一派,「桑塔拉」即是追求禁食者死前可能出現的臨界點,在那剎那之間,禁食者可能死亡,也可能躍入另一種境界,換言之,那就不是自殺,而是另一種靈性世界的發生。

實際上,在任何臨界點都可以起跳,就如中東地區常見的一個回教教派蘇非派,信徒在舞蹈時有節奏的不停搖晃身體和擺動頭部,直到自身覺得有脫離塵世的感覺,恍惚自己和身體已經分開,無法控制軀體,而舞蹈也就被非自主性的機制接管了,動作會變得異常迅速,甚至顫抖起來,此時如果能夠靜心冥思,據說就能跳到另一個境界。否則就被視為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