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蝴蝶家族學校 推動蝴蝶生態

【大紀元10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淑婷/三峽報導〕一筆50萬元的捐款,一個為蝴蝶生態努力的理想,三峽建安國小不藏私,將部份經費化為「公用」,號召10所國小成立台北縣首個「蝴蝶家族學校」,立志為蝴蝶生態教育向下扎根,預計明年6月做第一次成果發表。

建安國小校長陳玄謀表示,蝴蝶家族學校是由民間、學校「自發」成立,並非政府部門主導,當初美國康德基金會,想贊助學校推動生態環保,選中推展生態教育有所成果的建安國小,拿到50萬元經費,原本學校可全數使用,但最後卻決定「把餅做大」,從中提撥30萬元經費,號召10所學校成立蝴蝶家族學校。

10校結盟 當推廣種子

台北縣首個蝴蝶家族學校,成員包括建安、自強、建國、樹林、板橋、武林、中湖、五寮、有木、長坑國小,昨天在建安國小舉行結盟大典;陳玄謀表示,10所學校並不是校內有多麼充裕的蝴蝶生態資源,而是老師有沒有心推廣,這是蝴蝶生態教育推廣非常重要的核心價值。

培育蝴蝶生態環境

陳玄謀表示,蝴蝶家族學校成立後,將提撥經費給各成員學校,購置蝴蝶網室、蝴蝶幼蟲、蜜源植物等相關設備,先在自身校園內培育蝴蝶生態環境,上生態教學課程,學生就可在學校蝴蝶園,親自飼養、近距離觀察蝴蝶。

陳玄謀說,10所學校更重大的任務,就是擔任「種子」,現在學校空間開放,強調資源交流,只要一所學校有蝴蝶生態,就可分享給鄰近1所、2所學校用作生態教學,甚至影響其他學校加入推動蝴蝶教育,到時蝴蝶學校可望以等比級數成長,更是一般民眾賞蝶好去處。

陳玄謀說,蝴蝶家族學校預計明年6月進行第一次成果發表,但蝴蝶家族網站已經上線,裡頭包含一套「台灣蝴蝶家族檢索系統」,可看見台灣各區不同種類的蝴蝶。

家族配對 定期交流

〔記者鄭淑婷/三峽報導〕蝴蝶家族學校將採「配對」、「交流」方式,把蝴蝶生態餅做大。建安國小校長陳玄謀說,10所蝴蝶家族兩兩配對,大型學校搭配小型學校,密集交流蝴蝶心得,10所學校則定期交流,互換不同的植栽、蝴蝶幼蟲。

陳玄謀說,大校、小校配對,有助不同資源相互運用,例如成員學校自強國小與中湖國小就是搭配組合,自強國小在中和,位處都市區域,中湖國小在鶯歌,比較屬鄉村型態,大校擁有較多的資源、經費發展生態,小校的自然環境十分有看頭,兩者相互結合,當然1加1可大於2,兩邊學生可互相參觀,觀賞不同風貌的蝴蝶景觀。

陳玄謀說,搭配組合必須密集交流,10所成員也將定期舉行聚會,聚會時每所學校必須提供5張不同的蝴蝶、蜜源植物等照片,10所學校一次可收集到50張,10次聚會就累積500張,將全數放置在蝴蝶家族網站,分享給喜愛蝴蝶的民眾,也讓網站資源越來越豐富。

陳玄謀說,交流也包括植物、蝴蝶幼蟲的互換,聚會時,成員學校有栽植新的蜜源植物,都會帶幾盆過來交流,昨天締結家族學校時,八里長坑國小就搬了幾盆建安國小植栽的植物回學校,還特別挑選上頭攀附有蝴蝶幼蟲的,帶回學校就有新的蝴蝶成員。

蝴蝶樣貌 網站上都有

蝴蝶家族學校邀請相關蝴蝶生態專家與民間生態團體協助輔導,已架設完成台灣蝴蝶家族學校網站,網址:http://butterfly.caes.tpc.edu.tw,擔任蝴蝶家族的交流平台,裡頭包括台灣蝴蝶家族檢索系統,透過資料庫的概念,可輕鬆檢索屬於完全變態的蝴蝶,在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期的樣貌。(記者鄭淑婷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