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一成七球型包種茶香 不是天然

【大紀元11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你喝的茶是天然茶香,還是人工加味?農委會茶改場文山分場檢測市售茶葉,發現球型包種茶中,有一成七添加人工香料。

研究人員研判,應是在揉成球型等製作過程中,消耗香氣,因此添加,不過,添加的都是食品香料,民眾不必擔心。

條型未驗出人工香料

茶改場文山分場助理研究員李志仁在台北縣市大賣場、北縣、南投與嘉義等地茶行,購得三十五種球型與三十四種條型包種茶,每斤價格不超過千元,都是產自國內茶農。經過檢測,條型包種茶均未驗出人工香料,球型包種茶則有六件檢出。

香料雖無害 添加恐觸法

李志仁說,茶農是將有茶味的香料放在溶劑中,然後噴灑在茶葉上,大都是在茶葉尚未烘乾前噴,比較會附著。他在茶葉中檢出丙二醇與三乙酸甘油酯等溶劑,雖然都能食用,但衛生署規定三乙酸甘油酯僅能使用於口香糖中,茶農作法有違法之虞。

李志仁解釋,影響茶葉香氣因素很多,包括氣候、品種、栽種方式、製造程序、發酵過程、儲藏條件等。他認為條型茶(如文山包種茶等 )本來就比較香,加上製作程序少,減少香氣消耗。但球型包種茶(如高山茶、凍頂烏龍茶等 )由於要經過布揉成球型,加上烘焙過程,增加烘焙香味,減少天然茶味。

李志仁指出,其實懂得喝茶的人,一喝下去就知道茶香是否天然,但消費者並不知情,因此他將研發試紙,讓消費者放在茶湯裡面,沒多久就能夠辨識茶香真假。

中華民國製茶業工會全國聯合會、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則認為,應是少數不肖茶農所為,大部分的茶農是不會添加人工香料,除非是茶飲料。真正的好茶並不會流失香氣,只有劣質茶才會不夠香。

消基會:從標示區分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認為,民眾聞到茶香,很自然地都當成是天然茶香,所以應該從標示著手,如不加標示,把低價茶混充高價茶販售,就有欺騙消費者之嫌。

37歲台茶一號 向全民徵名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由農委會茶葉改良場研發的台茶一號(見圖,藥改場提供 ),由於「生不逢時」,問世至今三十七年都沒有命名,茶改場正為台茶一號尋求一個羅曼蒂克的名字,希望民眾在年底前把適當的命名,寄至tres202@ttes.gov.tw或電(○三 )四八二二○五九轉二一四。

成立於日治時代的茶改場,已有一百零三年的歷史。改制後育成的茶葉品種,以台茶一號開始排序,目前已有台茶二十號。其中台茶十二號的「金萱」、台茶十三號的「翠玉」最負盛名,並免費提供茶農栽種。直到台茶十九號「迎香」、二十號的「碧玉」,才專屬授權給種苗商生產。

最早誕生的台茶一號,育種、研發長達十八年,為改良的台灣紅茶。但因推出時正值台灣紅茶遭國際競爭,整個紅茶產業不景氣。之後烏龍茶又開始發展,讓台茶一號沒有表現的機會。

茶改場說,台茶一號雖是紅茶,但具有高級烏龍茶的香氣,泡後放冷則有水果香。由於現在紅茶市場回溫,希望台茶一號能「起死回生」。

茶改場說,台茶一般是由茶改場長命名,迎香與碧玉則是在發表會上投票選出,台茶一號則是首次向全民徵求命名。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