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放棄入讀牛津 北外女生:成功模式不止一種

【大紀元11月20日訊】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2006屆畢業生李亦雯,今年上半年陸續收到12所世界著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然而李亦雯卻放棄了入讀名校牛津大學的機會,因為她不願為了滿足虛榮心而做出不符合自己需求瑪嚝隉C李亦雯認為,每個人都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世上不止一種成功的模式。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李亦雯說,她用了大學的整整4年時間發現了一點,在巨大的教育園裡,每個人都有其與眾不同之處,世上不止一種成功的模式。

李亦雯說,從小到大她都被認為是「豌豆尖尖」:成績好,人緣好,習慣了當第一。到了大一,她依然每天煎熬著做個「好學生」,平均每天學習12個小時,比高三更累,練習德語到了嘴巴腫得張不開、嗓子疼得發不出音的地步。

上了大二,自己突然發現並不是每個人都爭當「好學生」,班上有人放棄學業去了德國。她開始意識到,生活還有很多種可能性。當「好學生」除了滿足虛榮心之外究竟有多大意義?李亦雯感慨,過去的19年竟然從沒想過這些問題。

於是李亦雯決心改變她心中的成功的模式,大二的寒假,她百般周折成為了武漢西門子公司的實習生。實習期間,恰遇德國西門子總公司執行副總裁柏格先生第一次到中國開會,會議上,李亦雯準確地用英語翻譯柏格先生的講話,會下輕鬆地用德語與他聊天,介紹武漢的風土人情。

臨上飛機離開中國前,柏格先生主動為李亦雯寫了工作推薦信。此時,,李亦雯發現自己在學校裡的勤奮沒有白費。短短兩周的實習讓她發現自己有很多考高分以外的能力:溝通力、親和力、應變力。

大二的暑假,作為學校的交流學生,她去了德國,還順便旅遊了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在歐洲的一個月,留學的決定在她心中逐漸清晰起來。回國後,李亦雯開始為出國留學做準備。

李亦雯留學申請材料很「誘人」:託福考了630分,總分20分的德語達福考了19分。大學學習成績每門課都在90分以上,連續4年名列第一、二名。留學申請材料,至少要有3封推薦信。李亦雯準備了5封,其中一封是歐盟商會在北京的負責人寫的。

今年2月,牛津大學比較教育學專業大衛.菲力浦斯教授專程到北京面試中國申請者。菲力浦斯教授在30多人中只選擇了李亦雯。

在李亦雯託福考試寫作分還差0.5分的情況下,牛津大學3月12日破格錄取了她。至此,李亦雯創造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學生被以英語語系為主的牛津大學錄取的第一人紀錄。

此後,李亦雯陸續接到牛津大學、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巴斯大學、德國洪堡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卡瑟爾大學、維也納大學、華盛頓大學等12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李亦雯被她所申請的世界各國學校全部錄取。這些大學有6所提供了獎學金。

上牛津大學還是上別的名校成了李亦雯和她的家人最艱難的選擇。在一次一次的家庭爭議之後,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放棄牛津。

李亦雯說,如果從虛榮心的角度或以後找工作的需要,應該選擇牛津,可是從專業考慮,我對全球化研究更感興趣。如果到牛津,將會念比較教育學專業,這不是我的興趣所在。

在徘徊了一個月後,李亦雯終於從12所大學中選定了她的目標:維也納大學和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第一年,她將在維也納學習世界史。第二年,她將在倫敦研究經濟史。兩年後,她將拿到兩所大學頒發的「全球化研究」碩士學位。

這個由歐盟提供獎學金的研究項目,總共在全球錄取50名學生,其中有24名獲得獎學金,中國只有4人獲得了42萬元人民幣的全額獎學金。李亦雯是其中之一。@(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