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藍光DVD規格之爭 光碟機廠積極卡位佈局

【大紀元2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戴海茜台北一日電)為競逐次世代藍光市場商機,Blu-ray Disk與HD DVD兩大陣營紛紛卯足全力較勁,企圖在新世代光碟片的規格戰中取得先機,雖台系廠包括明基、建興與廣明也積極卡位佈局,但台系廠仍以半高型為主,薄型( Slim type)目前僅有廣明投入研發,預計最快2006年下半年量產。

為符合消費者對於DVD高儲存容量的需求,DVD新世代規格應運而生,隨製程不同區分為HD DVD與 Blu-ray Disk兩大規格。前者由東芝與 NEC主導,後者則由新力與松下領軍。

這兩種規格製作出來的碟片尺寸相同,但資訊容量不同。Blu-ray Disk技術的光碟資訊容量逾50GB;採HDDVD技術光碟,容量約30GB。兩者均遠大於目前的4.7GB。

兩種格式寫錄資料的方式也不同。藍光光碟片格式的保護層為0.1mm,HD DVD則為0.6mm,與現行 DVD相同。這一點成為HD DVD優勢,因為如要生產Blu-ray Disk碟片,勢必重新架構生產線,短期而言,製造成本較高。

這場規格之爭源於1990年代中期。在錄影帶和 DVD播放機規格戰連吃兩場敗仗後,Sony研發藍色雷射光技術,號稱若以藍光取代現在用的紅色雷射光束,可讓雷射唱片 (CD)和DVD儲存容量大增。但此光碟的塑膠保護層厚度必須縮到0.1mm,製造難度高。

藍光技術獲Sony、松下兩大消費電子巨人力挺。但東芝HD DVD規格沿用0.6mm厚的保護層,和現行DVD相容性高,有助製造商節省權利金支出,且可避免市場佔有率大洗牌,較受低成本製造商歡迎。

業者指出,接棒的DVD下世代規格,是採用405nm波長雷射光源的藍光光碟,目前有兩大規格於市場上競技,Blu-ray Disc發表時間較早,產品技術亦較成熟,已有商品上市出貨;HD DVD起步雖晚,但獲得DVD Forum(DVD論壇)支援,又因製程可由DVD轉換,台灣廠商切入較易。

資策會指出,Blu-ray Disk及HD DVD兩規格持續角力,預計最快2006年,最慢2008年北京奧運舉辦之際,市場得以活絡。

Blu-ray Disk與HD DVD兩大陣營競爭相當激烈,雙方各不相讓,並積極拉攏各路人馬加入以壯大聲勢,台系廠包括明基、建興與廣明也積極投入研發人力與經費開發藍光產品,不過,受限於人力資源與費用有限,明基與建興目前仍以PC用的半高型光碟機為主,相關HDDVD產品則規劃在2006年下半年推出。

因此,薄型藍光光碟機的開發與量產進度,仍將由廣明拔得頭籌,預計最快2006年下半可望量產,明基與建興初期則專注在半高型的藍光光碟機,由於明基與飛利浦(Philips)有策略聯盟關係,建興與 Sony亦有代工合作關係,因此,台系廠初期仍傾向向Blu-ray disc陣營靠攏。

整體而言,雖然台系廠均不願表態支援那一陣營,不過就技術門檻來看,Blu-ray Disk規格技術難度仍比HD DVD高,因此,受限於研發人力有限,若能順利先切入量產,回頭再來發展HD DVD顯得較為可行,集中火力研發單一規格成功機會較大,亦能縮短量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