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香港一成一蔬菜含鎘超標 九成來自中國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十六日電)香港繼發現來自中國的魚、豬肉、奶粉和月餅時有問題之後,近日又傳出市面抽查到高達一成一的蔬菜樣本「鎘」金屬含量超過標準,長期食用將影響腎機能,甚至可能致癌,而這些超標樣本中,九成來自中國大陸。

專家指出,雖然部份蔬菜重金屬含量過高,但要長期大量食用,才會有明顯的中毒危險。

綜合本地媒體報導,香港浸會大學於去年七至八月期間在全港不同地點收集了二百零二個蔬菜樣本,進行砷、鎘、銅、汞、鉛和鋅六種重金屬含量測試。結果發現,當中二十二個樣本的鎘濃度超出食環署所定最高允許濃度標準(每公斤零點一毫克);其中一個紅莧菜樣本超標近八成。

化驗結果顯示,二十二個鎘超標的樣本中,以菜心的超標比例最高。在三十二個抽驗菜心樣本中,九個的鎘金屬含量都不及格,比率達兩成八,其次是莧菜、白菜及通菜。此外,一個購自粉嶺區的紅莧菜樣本,鎘金屬含量更達每公斤零點一七九毫克,超標達七成九。

調查又顯示,二十二個含鎘超標的蔬菜樣本中,近九成來自中國,兩個樣本是從超市買來,九個樣本來自報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作源頭管理的大陸「信譽農場」。以上化驗結果,令人擔心政府的把關監控制度不夠完善。

專家表示,鎘金屬含有毒致癌物質,如果長期服用,會積聚在腎臟、骨骼及血液之中,影響腎臟機能、妨礙生長及降低生殖能力。

專家表示,這次驗出超標的重金屬鎘,與以往香港發生的「毒菜」事件最大的不同是,鎘中毒過程緩慢。

以往問題蔬菜大多是含甲胺磷等殘餘農藥,市民進食後,立刻會出現腹瀉嘔吐等急性中毒病徵,馬上可送醫急救,大多數沒有後遺症,但鎘中毒是逐漸累積,等到發現患上腎病、癌症、骨質鬆軟才察覺,病人需要接受長期治療。

負責化驗的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指出,香港主要依賴中國進口蔬菜,嚴格監管非常重要。香港當局雖然定期抽驗蔬菜的農藥殘留,但卻沒有定期抽驗當中所含的重金屬含量,港府有必要在新的食物安全中心成立後,定期抽驗市面上的蔬菜重金屬含量。

不過,黃煥忠表示,民眾不必太過擔心而不敢多吃菜,香港現時蔬菜含鎘量的安全標準為每公斤不超過零點一毫克,這次抽驗的樣本,超過一成被驗出含量超過零點一毫克,被驗出毒性最高的菜心樣本,市民要長期每天吃半斤才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