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早期治療 兒癌治癒率高

【大紀元2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一位才兩歲多的小朋友罹患血癌,爸爸卻拒簽化療同意書,放棄積極治療,只靠輸血維生,不久後病情急速惡化、不幸死亡。台大醫師指出,即使是嚴重的血癌,化療後存活率仍至少有四成,碰到這樣的父母,令人莫可奈何,呼籲家長不要輕言放棄。

兒童癌症是台灣兒童第二大死因,每年新增六百名個案,目前全台有八千名病童正與病魔奮戰。昨日適逢世界癌症日,台灣癌症基金會、兒癌基金會聯合舉行「六十個小手印,六百個大希望」活動,邀請到三十位孩童,以六十隻小手彩印出一幅「希望之牆」,為台灣每年新增六百名兒癌病患祈福。

兒癌基金會董事長林國信表示,兒童癌症發生率約萬分之一,最常見於三到十歲間,近年來因為醫療進步、早期診治,台灣兒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六成,並逐年提高。

林國信表示,只要安全度過五年以上,應可說是治療痊癒,家長只要平日多注意孩子皮膚紫斑、腹部腫脹等癌症九大警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相當高,並非絕症。

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林東燦表示,曾經有一位在中國經商的台商父親,說什麼也不讓兩歲多罹患血癌的孩子接受化療,而爸爸不簽化療同意書,醫師貿然化療可能挨告,最後孩子不幸死去,令人惋惜。

林東燦說,早期發現是重要關鍵,曾有對十多歲姊弟,姊姊發現弟弟腹部腫脹,告訴父母帶他就醫檢查後,證實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巧的是,姊姊又因血液組織抗原與弟弟相合,捐出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給弟弟,救回弟弟一命。

克癌天使 快樂長大了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國小五年級時,吳貞儀因右膝疼痛腫大,被診斷出罹患骨癌、隨即截肢,她為治療一度休學,承受許多痛楚,憑著驚人毅力,今年將完成碩士學位,並以自己為研究素材,論文題目是「回首來時路,兒童骨癌存活者復原歷程研究」。

「大家都要加油,只要勇於接受治療,也能像姊姊一樣過得很好!」廿七歲的吳貞儀,現在就讀東海社工所二年級,行走得靠義肢,但是個性樂觀、開朗健談,經常回醫院鼓勵需要截肢的骨癌病童。

「雖然失去左眼,卻讓我得到更多!」十九歲的陳芯瑤,今年考上台灣藝術大學一年級,兩歲時,她因視網膜母細胞瘤摘除左眼,並住院五年多,因早年台灣治療經驗不足,放射線治療過量,傷及腦下垂體,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雖然已上大學,體型卻依舊嬌小。

陳芯瑤熱愛工藝、繪畫,在繪畫中,找到生命成長的喜樂,她的左眼因為過度放療,眼眶周圍肌肉骨骼萎縮,以致無法裝置義眼,總是貼著一塊紗布,但她卻不在意失去眼睛,勇於在藝術之路上,追求自己的夢想。

就讀國小六年級的高維志,一歲時在拍照時,意外發現左眼中有一個白點,不料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因為父母警覺性高、早期治療,讓他摘除左眼後植入義眼。歷經別人無法體會的身心創傷,他比一般同齡兒童更成熟,昨日他特別帶來精彩的小提琴演奏,展現癌症病童不畏病魔的生命力。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