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科技讀寫能力的新測試

【大紀元2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徐豐喜編譯)儘管現代人精通於下載音樂和即時訊息,但是並不表示他們能夠在這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妥善的管理和應用這些資訊。教育界和產業界把這種技能稱作「科技讀寫能力(Technology Literacy)」,這種能力很重要但是卻不容易評估,而今年推出的一項測驗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美聯社2月2日報導,這項ICT測試(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Assessment,資訊和通訊科技讀寫能力測試)除了測驗傳統的閱讀分析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以外,還需包含科技的能力,比如說,受測者必須先進入資料庫搜尋資料,根據搜尋的結果撰寫一篇電子郵件,或是在網路上找尋一個資料並且判斷資料的可信度。

這項測試的重點在於「資訊和通訊科技」,已經在一些大學實行,ETS(教育性測試服務組織)將公布新的測試版本,受測的對象是高中以及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

ETS同時以也設計了另一種版本的SAT(學校能力測驗),但是並不會應用在學生入學考試中,它的目的只是測驗學生在科技資訊應用上的效率和辨別能力。

但是經過證明,這項測試並不容易推廣到學校,因為學校經費短缺的問題以及考試考太多的顧慮,而且「科技讀寫能力」的測試並不像考幾何學那麼準確。

然而ETS說,教育界認為現在的3R能力(讀、寫、計算)已經不能夠只停留在紙筆考試上,還必須符合現在21世紀的資訊潮流,目前在美國的德州(Texas)和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已經開始進行這項測試的評估工作。

德州教育機構(Texas Education Agency)的教育材料和教育科技部門的主管愛妮塔-吉文斯(Anita Givens)說:「學生們精通於使用iPOD,但是對於教育和處理大量資訊的意義在哪呢?」他們正考慮把這項測試應用在教師的能力評估上面,她說:「在電腦前面接受大量的資料,就如同進入圖書館內卻沒有閱讀任何一本書一樣」。

參加考試的學生會收到一張成績單,成績的分佈從400分到700分,學校也會收到一分成績單,上面標示學生在7項能力上的分數:定義、資料取得、管理、整合、評估、創造以及溝通能力。

一個新的版本將會賣給學校並且使用學校內的電腦實驗室做為測試地點,測試時間長達75分鐘、包含14個簡短的測試項目,每一個項目需要3到5分鐘,最長的一個項目需要15分鐘,測試的學生們可能需要製作一個圖表,並且安排圖表內的各種變數,最後用簡單的程式語言寫出來,他們也可能需要在網路上尋找一個主題並且判斷資料的可信度。

這項測試已經在少數幾個學校進行實驗,位於密西根州(Michigan)瑞福爾德市(Redford)的賽斯敦高中(Thurston)是其中的一個,這個學校的圖書圖書館介面專家桃樂絲-高特尼(Gwaltney)說,學生們「真的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科技,但是他們往往不都能辨別真偽,他們找到資料後就接受它。」

另一個實驗地點,阿肯色州(Arkansas)的菲葉維爾高中(Fayetteville)的圖書館介面專家卡珊多拉-伯內特(Cassandra Barnett)說,她不確定這項測試最後是否可以進入校園,因為目前學校考試的重點仍然放在和入學相關的SAT和ACT測試上面,但是她說學校已經逐漸認知到科技能力的重要性。

她說:「我們祖父母那一輩在學習時只會接觸少量的資訊,現在,我們的重點已經不是吸收了多少資訊,而是分辨哪些資訊才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