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視障音樂人陳光輝 用笛子演奏人生

【大紀元3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十一日電)一出生就看不見世界,人生卻活得比正常人還努力。視障音樂人陳光輝在竹笛中找到人生的光明路,還成為「妙音樂集國樂團」的創始人之一。雖然經濟不景氣,表演機會漸縮,在苦哈哈的生活中,陳光輝還是對音樂充滿執著,只盼樂團持續演出,讓視障者有舞台。

布農族的陳光輝,一出生視力就不好,無法像一般人正常入學,直到十四歲,鄰居告訴他可到啟明學校讀書,才正式就學,卻因為不會講國語而適應不良,直到聽到笛聲、愛上音樂、參加國樂社團,才開啟他的音樂人生。

陳光輝形容自己的視力,「出生時還能看到光亮,最後慢慢暗下來」,現在幾近全盲,只看得見顏色與影像,生活完全仰賴手仗。

即使如此,陳光輝還是靠自學、模仿、拜師學藝,唸完文化大學音樂系。民國八十九年與一群愛好音樂的音樂系學生組成「妙音樂集國樂團」,前進校園、育幼院、老人院和監所演出,一年近五十場的表演,將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傳遞給老、幼與弱勢,也藉此鼓勵世人尊重生命。

樂觀的陳光輝最喜歡到校園表演、與低年級小朋友互動,天真的小朋友常圍著他問問題,諸如「盲人怎麼吹笛子」、「盲人吃飯會不會吃到鼻子裡」等。他說,就像背癢,感覺對了,就不會抓錯地方。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協會秘書長朱萬花形容陳光輝是「令人感動的音樂人」,因為他是樂團中笛子演奏的第一把交椅,為了讓樂團演出的樂音更豐富,他將笛子演奏讓給其他團員,自己從頭學起高難度的「笙」,「犧牲小我」的精神讓人很感動。

陳光輝說,一般演出者只要背好自己的樂譜,上台後看指揮的手勢就可演奏,但視障者只能用心、靠聽力,背下每一位團員的樂譜,「才能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視障者練習時間也比平常人要多出好幾倍。

既然學音樂這麼辛苦,何不利用原住民天籟般的歌聲、當個歌手?陳光輝笑說自己唱歌不好聽,而且對笛子的聲音特別有感覺,而小時候加入國樂社團還可以逃避學校的晚自息,就是這樣培養出興趣,與笛子結下不解之緣。

聊起笛子,陳光輝臉上神采飛揚,對於未來生活,他顯得樂觀和開朗。

曾從事點字教科書製作,現在全職投入樂團的陳光輝,生活來源全靠演出收入,以及在內湖社區大學教授笛子的微薄鐘點費。

他說,以往常受邀至扶輪社、婚喪慶典演出,但受景氣影響,現在這些演出機會大幅減少,所以生活只能用「苦哈哈」形容,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到更多的社區大學教笛子,除了貼補生活,也為音樂播種。

「停止表演會被遺忘」,陳光輝說,視障音樂人組一個樂團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政府不再補助樂團費用,所以不知「妙音樂集國樂團」還能撐多久。即使如此,音樂還是他們的最愛,不管是音樂會或街頭表演,只期望民眾給予掌聲肯定,樂團能發展得更好,也讓視障音樂人學以致用,展現生命的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