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國不需諾貝爾獎?楊振寧觀點遭挑戰

【大紀元3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諾貝爾獎得主、中國著名物理學者楊振寧日前一席「中國暫不需諾貝爾獎」的觀點遭到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福家認為,中國需要賺錢的人才,也需要基礎研究人員,這些人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楊振寧日前在廣州進行一場「怎樣評價中國高等教育」學術報告時,提出「創新」可分為愛因斯坦、杜甫、比爾蓋茨與任天堂等四種體系。他說,以中國國情分析,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比爾蓋茨與任天堂,暫時拿一、兩個諾貝爾獎沒什麼用處。

對此,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校區校長楊福家在上海同濟大學演講時提出了不同觀點。

上海「新聞晚報」引述楊楅家說,中國在經濟人才方面太過欠缺,以致妨礙了經濟的發展。

不過,他說,「我們也應該鼓勵一些學校、一些人從事和經濟無關的基礎研究,因為他們是將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所在,而不能抓一頭,放一頭。」

現場一名學生分析中國至今尚未誕生諾貝爾獎得主的原因,楊福家表示贊同。原因為:很多學生畢業後從事和興趣無關的工作;學校裡老師不重視培養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中國高等院校的學風存在不正不良傾向。上述三點導致中國的人才普遍缺乏創造性。

楊福家進一步分析,創造性不夠,最重要的因素是制度問題,中國社會的薪酬制度與考評制度都有問題,就像學生每天為了做功課弄到很晚,對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卻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