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學者:過度投資中國衝擊台灣內部經貿甚鉅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十八日電)群策會今天舉行「全民經濟發展會議」,多位財經學者針對兩岸經貿提出建言。學者認為,從客觀數據來看,過度投資中國對國內社會與經濟衝擊甚大,兩岸經貿採「積極管理」確有必要性,政府必須拿出具體作為,維護台灣經濟安全。

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天麟在會議中指出,自從開放兩岸經貿往來後,台灣的經濟活力頓失,兩岸直航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效果,因此應限縮台灣投資中國大陸的金額,並立即制訂「敵對國家管理條例」及「科技保護法」,才能讓台灣人民有明確的敵我觀念,維護台灣的經濟安全。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說,台灣在兩岸經貿有兩種風險,一種是個別企業要面對的正常與不正常風險,但更大的風險是「中國必然會崩潰,且恐怕為期不遠」。

他認為,要了解兩岸經貿的風險,必須先了解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層面的真相,以及中國對台統戰的真相,並聲援中國的民主化,一旦中國真正民主化,台海問題就可以和平解決。

台北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王塗發則說,全球化不等於中國化,政府應改善台灣的環境,促進產業升級,拓展國際空間、加速國際化,並對中國投資審慎規範、積極管理。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過度投資中國對國內社會與經濟衝擊甚大,包括導致國內投資率偏低、台灣與中國出口商品差異程度急遽縮小、國內人才流失與失業率居高不下,廠商還可能因個別利益形成親中壓力團體,影響政府政策。

林向愷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榮豐建議政府,應該提出「積極管理」的具體做法,避免以投資比例、投資金額上限或產業類別限制等簡單指標作為核准與否的依據;行政部門應對台商投資中國或產業外移有長遠整體戰略規劃,必須在核准前作整體評估,舉行聽證會並在核准後從事追蹤與考核。

他們也認為,台商投資中國必須有陽光法案以減輕「以商圍政」對台灣的傷害,上市上櫃公司負責人或立法委員赴中從事商業活動或訪問交流,返台後必須對在中國往來對象與活動內容據實申報,並在「遊說法」中訂定禁止為敵對國家遊說與關說的條文。

這項會議在台北圓山飯店一連舉行兩天,群策會董事長、前總統李登輝預定明天提出「台灣經濟發展政策建言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