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接戲不是想讓人罵的 黃曉明:人生就是一場賭局

一場豪賭:《神雕俠侶》

和《神雕俠侶》的向前沖不一樣,《新上海灘》更像黃曉明必須邁過去的一個坎兒,他將再次挑戰不可能。



更上一層:《還珠格格3》。



出師不利:《龍票》。



楊過即將“等待罵聲”,許文強開始新“不可能任務”



  記者:很多人說你聰明,你覺得你是個聰明的人嗎?

  黃曉明:不是。我太直了,我是一個特別容易相信別人的人,特別蓋不住自己的脾氣。就像《神雕》選角的時候,一衝動,我不想後果就把話說出來了。這是我做人的一個原則,真誠。很多人覺得你這樣很傻。有時候我說實話。大家反而覺得你很虛偽又有心計,就是這個道理。

  記者:你覺得你是在說實話,別人卻覺得是你的所謂聰明?

  黃曉明:不是聰明,是覺得你很虛偽,覺得你有些什麼別的想法,所以這樣搞得我很難過,很難受。而我這樣,瞭解我的人會覺得我很傻。(苦笑)

  記者:至少你表現出了做演員的野心和上進心。

  黃曉明:還行吧,不熟悉我的人,不瞭解我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我敢說,只要是熟悉我的人,瞭解我的人,都會認為我是一個很好的朋友。

  記者:出演《夜宴》在誰看來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還是想演電影吧?

  黃曉明:就我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我們這個環境下,電視劇和電影不一定要分得特別清楚。我還是會兼顧,電影方面期待跟優秀的導演合作。

  記者:和劉燁、夏雨、郭曉冬等這些你同生代的男演員相比,你的優勢在哪兒?

  黃曉明:亦正亦邪,我能演大,能演小,能演正,能演邪,我演的很多角色都是介於正和邪之間。(聽上去很楊過啊)

  記者:劣勢呢?

  黃曉明:我太較真兒,我是一個特別較真兒的人。所以當《神雕》有些遺憾的時候,我就不停地去說這個事兒。老是生自己的悶氣。

  記者:你接戲也挺大膽的啊,《神雕》就不用說了,《新上海灘》又是在挑戰不可能。

  黃曉明:對,其實真的挺累的。

  記者:但我覺得你其實真的挺在乎這些評論的。

  黃曉明:我接這些戲不是想讓人罵的,第一是想了卻自己心願,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做好。但很多時候,這個成功率是小於百分之五十的。其實我很多時候跟許文強一樣,都是在賭。賭贏了就大贏一場,輸了就大輸一場,人生就是一場賭局。

  記者:現在回憶起來得到哪個角色的時候最激動?

  黃曉明:楊過。當別人告訴我說你得到楊過這個角色之後,我覺得自己呼吸都靜止了。

  記者:投入感情最多印象最深刻的戲呢?

  黃曉明:還是《神雕》。

  記者:拋開它能帶來的事業更上一層,提升你的人氣這些外在的東西外,還是訊神雕》嗎?

  黃曉明:是。它圓了我一個金庸武俠夢,在我老了之後,回憶起來,自己還演過一個金庸筆下的大俠,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還有就是得到這個角色的過程吧,挺簡單的事兒,中間有些誤會,其實對我的感情是一種傷害,那是我人生歷程中很難忘的一段日子,《神雕》是一種成長。

  記者:現在好多了吧,你也算電視劇的“准天王”了吧。

  黃曉明:別。其實演員通過拍戲並不能賺到什麼大錢。

  我實話實說,沒什麼好隱瞞的,我在《神雕》之前真的沒什麼存款。對我們來說,賺錢只是拍完戲後,收視率高了會引發相關的效應,有的演員會有人氣,於是有了商業價值,可以接到廣告。僅僅談賺錢,靠拍戲本身其實是很累的,你明白我的意思。付出那麼多辛苦,得到的並不是外界想像得那麼多。就像你說的,明星又怎麼樣,還不是一年要吃八個月的盒飯。

  記者:我的一個朋友聽過你唱歌,據說很不錯,怎麼沒趕著“大潮”也發唱片埃

  黃曉明:哈哈,還真想過。唱歌好不好其實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你喜歡他(她)的聲音和風格,能打動你,那就是好。我實在是沒時間,而且還是專心幹好一個領域再說吧。

  記者:我怎麼還是覺得你是一個有心計的人埃

  黃曉明:你覺得我眼睛看著人不真誠嗎?(特意睜大眼睛,看著記者)大家覺得我最真誠的就是這雙眼睛。

  記者:好吧。你入行以來對你影響和幫助最大的人是誰?

  黃曉明:學校的時候是我的老師。出來之後則不是一個人。包括我早期的一些戲的導演製片,以及現在的,還有我的經紀人,我的家人……你覺得我很有心計嗎?

  記者:你很在意這句話埃(笑)

  黃曉明:我是很在意這些東西,我說了我是一個很較真兒的人,很追求完美的人。

  記者:你真的挺適合做藝人,因為你在乎,在乎就會努力。我喜歡你的上進,雖然這樣讓人覺得比較累。

  黃曉明: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停了一下)對,我很在意。

  ■他的自白書

  現在的我,上升?轉變?

  “我現在的狀態是比較尷尬的。姑且不說別人覺得我怎麼樣,我覺得我在演戲的過程中碰到了一個坎兒。”

  有我喜歡的角色,我去演,比如說許文強,又讓我去演,但往往在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不像以前那麼有信心了。突然覺得自己演的時候有點兒心裏沒底的感覺。我會問大家,問一些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階段,你到了一定的高度,你再往上跨一步,很難,很難跨上去,但你又已經到了這個高度。你想努力做,你又做不到。當演出來的東西跟你想像得不太一樣的時候,就會特別沒信心。這個門檻兒,或者說這個樓梯,很難再高上去。

  上去了,就會是我質變的階段。就像跨一個坎兒,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很累,很吃力,腳很沉,走的時候很沒有信心,但你又必須要走,人都是這樣,不進則退。

  《神雕》選角,不得不說?

  “說到《神雕》的風波,很簡單,簡單到其實大家看到的就這回事兒。其實我根本不願意再去說這件事情。”

  我之前拍《大漢天子》的時候,張導(張紀中)已經在拍《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了,我那時候就在想,如果我能演這裏面的一個主角該有多好埃後來慢慢我有些戲在播,《神雕》和《七劍》的製片人馬中駿看到我的戲,覺得我還可以,打電話給我,他希望我去演《七劍》,我跟他說,《七劍》我不太熟,也不太想演,但是我知道好像要拍《神雕》了,我說我很喜歡裏面的楊過,我有一個情結,一直很想演楊過。他說他們會考慮的。

  後來製片方給我打電話,說我是候選人之一。那時候我的感覺就是我就要演這個戲了,但不知道後來莫名其妙出現了其他的事情,中間怎麼回事我是真的不知道。後來有消息說讓別人來演了。我很衝動,就給馬哥打了個電話。

  現在覺得很不好意思,沒想到,馬哥還是跟我說,你誤會了。沒有,這可能是一個誤會。可能是記者聽到什麼傳言,就那麼去說。沒這回事。但當時怒氣之下,我表現出了一些不滿的情緒,衝動埃後來還在《唐伯虎》的記者會上說了一些賭氣的話,很對不起馬哥。最後定下我的時候,張導、馬哥都打給我,告訴我,‘我們投票選舉,覺得還是你最合適’“。

  ■他說我說“里程碑”

  《大漢天子》

  黃曉明說:《大漢天子》是一個群戲,陳道明老師演東方朔,大家當時都說“小屁孩兒,肯定不行了”,但當時就是較這一股勁兒,非得演好了不可。結果人家是本著看陳老師來的,看了之後,覺得,唉,這個小孩兒還不錯。

  我們說:《大漢天子》讓很多人記住了黃曉明。

  這部率先在臺灣火起來的戲,後來在內地也一遍一遍重播,且收視不俗。為他積累了最初的人氣,黃曉明的影迷會“明教”成立,直到現在,黃曉明憑藉《大漢天子》奠定的基礎,在臺灣人氣仍舊是內地同齡電視劇男演員中的翹楚。

  《還珠格格3》

  黃曉明說:我其實挺想嘗試演五阿哥。但在當時那個階段,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看了我《大漢天子》的片花之後,瓊瑤老師覺得很喜歡我,就想讓我演其中一個男主角,五阿哥和周傑已經確定,所以說讓我演蕭劍吧。《還珠3》讓更多的人認識我,直到現在,還有人看著我說這不是蕭劍嗎?

  我們說:《還珠3》的時候,無論是角色,還是劇集本身,都已不可同日而語。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珠3》讓黃曉明在更加廣泛的範圍內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並進一步鞏固了自身的人氣。

  《龍票》

  黃曉明說:當初接《龍票》的時候,是因為我一個晚上把整部戲的大綱看完了,演的過程也是特別好。

  雖然中間遭遇車禍,但大家滿懷信心,很多人都覺得會很火。但播出之後,顯然大家關注點並不在人物一生的經歷,關注表面的東西。比如服裝造型什麼的,讓我有些難過。

  我們說:無論是從陣容、故事、還是製作,《龍票》都是那年綜合素質很高的一部戲。同之前火起來的《大染坊》一樣,《龍票》是一部以男主角命運發展為惟一主線的戲,作為男主角的黃曉明也通過這部戲,嘗試走出純偶像的定位。然而,這部戲在播出時遭遇了一些“變數”,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

  《神雕俠侶》

  黃曉明:我很客觀地看,我覺得這部戲應該是比較里程碑的一部戲。對楊過這個人物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我把楊過分成幾個階段,層層遞進來演,希望大家看的是楊過成長的歷程。這跟我們現代人是一樣的,我們大家想看的不是一個結果,而是達到這個結果的一個過程。

  我們說:但作為金庸筆下女性粉絲最多的人物,接下這個活可不是輕鬆的事兒。從轟轟烈烈的選角風波到片花曝光後的惡評,黃曉明在進行一場賭博,可能贏得一個光明的未來,但也可能摔個半死。

  《夜宴》

  黃曉明說:《夜宴》中我只是幫忙,客串。但是能跟馮導合作我就是很開心。《夜宴》帶給我最大的收益,是有一個跟馮導合作跟那麼多大牌演員合作的機會。能加入到這個團體當中,這是我在《夜宴》當中最大的收穫。可能這個東西一生只有一次。可能還有另外拍電影的機會,但不是這些人了。

  我們說:沒有《神雕》,就沒有黃曉明電視劇一線地位,同樣,沒有《神雕》,也不大可能有黃曉明在《夜宴》中的出演。正如他自己說的,《夜宴》給黃曉明帶來的不是那幾分鐘的露臉,而是一種難得的契機。與馮小剛合作,與章子怡同台。或許內地大導演們在選擇同齡男演員的時候,多一個選擇。

  《新上海灘》

  黃曉明說:《夜宴》之前,《新上海灘》劇組找過我,我推掉了,因為我覺得周潤發演的許文強是不可超越的,演員其實比較忌諱這個,你明知道不行,為什麼還要去硬碰硬呢。一度我覺得自己腦袋是豆腐做的,忍不住這個角色的誘惑。還要來以卵擊石。這個人物的爭議,我現在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了。

  我們說:《新上海灘》發佈會上,記者曾質疑過黃曉明是否太過信心十足,在探班現場,我們發現,發佈會上的信心,有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沒有進入表演狀態”。越拍壓力越大,無論是導演高希希,還是孫儷、黃海波、李雪健,都告訴記者,這個戲,黃曉明壓力最大。和《神雕》的向前沖不一樣,《新上海灘》更像黃曉明必須邁過去的一個坎兒。

  ■記者手記

  最開始在和編輯溝通這個人物選題的時候,我們倆把黃曉明稱作“曉明•黃”。這樣稱呼的起源大概是來自於“子怡•章”。一部《神雕俠侶》創造了他內地電視劇男演員一線地位的契機,而接下來接拍《新上海灘》更是將這個契機推進,並且落實。我們注意到他在馮小剛電影《夜宴》中的出場,目前內地男演員中,黃曉明這個年齡段,適合大螢幕,可供電影導演們選擇的並不多。黃曉明自己把《夜宴》中的表現說做是一個客串,但是他自己也承認,自己看重的,是跟馮小剛合作的這個機會。沒錯,在某種程度上,現在的黃曉明,正在踏入某種成為“曉明•黃”的可能。雖然像他自己說的,這仍舊是一個賭局,並且勝算的可能也許並不大。

  這次在《新上海灘》劇組的三天時間裏,黃曉明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場景不是他在片場的表現(儘管他的敬業多少讓我有些吃驚),而是兩次意外。其中一次是轉場途中,我恰巧和他同車,我發現,他車裏有很多零食,就問他是不是喜歡吃零食,他告訴我,都是影迷來探班時送的。他是內地最早擁有粉絲團的一批演員之一,這個團隊叫“明教”。黃曉明自己提起粉絲團的時候,表情真的非常得意,而這種得意,是那種不經過大腦,發自內心的得意。

  另外一次則是關於他是否有心計問題的討論。當我已經準備岔開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卻在回答了上一個問題之後,沒有任何轉折地,看著我,小聲地,認真地問我“你真的覺得我很有心計嗎”?看得出來,他真的非常在乎這句話和這種看法。這個細節,讓我突然有點兒喜歡眼前的這個男孩兒。我覺得自己看到的是一個無限接近真實的曉明•黃。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