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上海台胞人數多 子女就學在地化成趨勢

【大紀元3月2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焦興華上海特稿)隨著赴中國大陸經商就業的台灣民眾人數增加、結構發生變化,這個族群的孩子就學情況已有轉變;上海就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家庭捨棄國際學校甚至台商子女學校,而將小孩送到當地學校上課。

上海是個高度國際化的城市,許多國際學校設備和師資一流,學費也貴得嚇人。這類私立學校原本是台商的首選,但初中一年約人民幣十三萬元(合新台幣五十二萬元),高中一年約十五萬的學費,除非是企業負責人之外,一般的台籍幹部未必負擔得起。

大上海地區台胞子女就學的另一個選擇,是位在昆山和上海的兩所台商子女學校,他們採用台灣教材,兩岸學制銜接的問題較小。

以台灣的標準來說,台商學校的收費也不便宜。初中一年學費約八萬元,高中一年收費十萬元左右,但台灣政府一年補助五千元。

台商子女學校收費低於國際學校,但班級有限,而且學校地點對多數台商家庭而言並不方便。除非正好家住學校附近,上下學的接送是個大問題。

在大陸私立學校學費也相對昂貴的情形下,愈來愈多台胞選擇把子女送到當地的公立中小學。

這個比例的增高,跟近幾年湧進大陸的台胞結構變化有關。

不僅到大陸發展的人數增多,後到者大都是介於三十至四十歲的年輕台商,而且有許多是攜家帶眷,不像早期台商,大都是隻身跨過海峽到大陸開創事業。

目前在上海及週邊地區台胞人數約五十多萬人,據統計,截至二零零五年底,面臨就學問題的台籍生源超過五萬,而上海有近一萬五千名台商子女已註冊就讀。

上海是台胞密度最高的城巿,台商子女教育需求也最大。每年到了三、四月,上海台商太太組成的社團頻頻舉辦子女教育座談。

就是在這樣的場合,愈來愈多台灣家庭選擇把子女送到大陸公立中小學就讀的情況,顯得十分突出。

一位從事服裝業的陳姓台商舉家遷到大陸發展,小孩到達就學年齡時,他把孩子送到附近一家小學就讀。一開始,小孩的成績跟不上大陸同齡學生,經過一段辛苦努力,現在已能輕鬆學習。

陳姓台商選擇讓子女就讀大陸當地學校,經濟上根本不會有壓力。大陸學校初中一年收費一千元左右,高中一年約三千元。雖然大陸公立學校另收一筆贊助費約五千元至一萬元,但比起國際學校或私立學校,還是經濟實惠許多。

另一位早期在台資食品業工作、現在轉型當老板的莊姓台商,當初就決定深耕中國大陸市場。出於讓子女未來在大陸求學就業發展的考量,他毫不猶豫為子女選擇了當地學校。

做這樣的選擇,需要一些決心,主要原因是兩岸課程不同;大陸學校教學的進度比台灣快,導致一些台灣學生在大陸學校一時無法跟上進度。

其次,大陸使用簡體字,不用注音符號,這給低齡台胞子女帶來麻煩。然而,這些困難似乎已不再是台胞為子女選擇學校的重要障礙。

另一方面,讓子女就讀當地學校,長遠看來有相當實際的效益,例如讓子女儘快融入大陸當地社會,藉著與大陸同學的往來,一步步建立未來的人際網。

越來越多台胞出於深耕中國及經濟等因素的考量,選擇讓子女就讀當地公立學校,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發展,只是台胞子女如果讀的是大陸的教科書、寫的是大陸的簡體字,生活成長環境周遭面對的是大陸學生,與大陸社會接觸頻繁,他們的認同會遭受何種衝擊和影響,不免令人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