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專家分析日本防衛廳報告

【大紀元3月29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陳蘇2006年3月28日華盛頓報導)日本防衛廳所屬的一個智囊機構星期一發表報告說,中國軍力迅速提升,台灣海峽兩岸的軍力平衡正向大陸傾斜。有關專家認為,這份報導把中國軍力擴張以及台海兩岸關係緊張說成是東亞安全的主要不穩定因素反映了日本對中國抱有的焦慮感。

*袁勁東:日認為中國威脅東亞安全*

日本防衛廳智囊機構防衛研究所星期一發佈了2006年度《東亞戰略概觀》報告。報告說,中國加速其軍事現代化,特別是加強核武器和導彈能力。報告認為,中國從統一台灣著眼正在從軍事演習中積累經驗,這使得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兩岸的軍事平衡正朝著大陸方向傾斜。報告說,兩岸關係的緊張以及中國威脅對台灣使用武力的可能性都是東亞地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

美國加州蒙特雷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袁勁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比起日本過去發佈的一系列戰略評估報告來,這份最新的報告更加明確地闡述了日本所認為的中國對東亞安全形成的威脅。

他說:“過去,日本在提到中國軍力發展各方面時,它總是比較含蓄、比較抽像地談談。現在越來越明確,這是因為日美軍事同盟在這些問題上比較明確化,發表的共同宣言也提到,美日把台海安全作為他們最重要的關注之一。”

*雅胡達:日本感到壓抑*

原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係教授、著名的亞洲問題專家雅胡達(MICHAEL YAHUDA)現在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亞洲中心任客座教授。他對記者說,日本國家防衛研究所的最新東亞戰略評估報告顯示出日本對中國的焦慮感。

他說:“因為直到不久之前,日本一直以來和美國一起是在東亞地區發揮主要影響力的兩個國家。可是現在,中國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增大,跟日本爭奪亞洲地區的領導地位。從目前的成長潛力看,中國看上去佔據上風,這讓日本感到壓抑。”

*金德芳:日本有理由緊張*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中國問題學者金德芳(JUNE DREYER) 教授認為,日本對中國軍力增長的不透明有充份理由感到緊張。

她說:“我認為日本有很多理由對中國感到緊張,因為他們看到,當中國在急劇惡化的環境、大量需要幫助的無業人員、急需金錢的醫療系統等很多領域需要巨額財政支出的時刻,在國際間沒有人想要攻打中國的情況下,中國卻在不斷增加軍費開支。日本自然會得出結論,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目的是為了攻擊某方。”

*雅胡達:兩國缺乏溝通渠道*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客座教授雅胡達認為,日本對中國的緊張焦慮感升高是因為兩國之間缺乏溝通渠道。他說,中國政府正在等待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下台,把溝通的希望寄托在小泉的繼任人身上。他說,目前中日兩國領導人處於僵持局面,誰也不肯退讓一步,一有機會就向對方大聲發出指責。

他說:“日中兩國之間就國家安全領域的考量還沒有設法找到溝通空間,其結果就是,一旦一方做了甚麼事情,另一方就感到需要大聲地發出指責聲音。日本和中國還沒有找到一個為解決領土爭端,解決東海油氣田爭端,解決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等一系列問題的途徑。

與此同時,中國關注日本海軍的成長,而日本則關注中國艦隻在日本領海附近游弋。兩國之間沒有溝通,舊的爭端不去,新的爭端又起,關係越來越惡化。”

*雅胡達:中日無跟大鄰國交往經驗*

雅胡達教授說,中日兩國目前處在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時刻,那就是兩國在同一時期同時相當強大,而不是一強一弱,因此兩國都沒有如何跟另外一方作為一個強大鄰國打交道的經驗。他說,中日國內民意針對對方的敵對情緒增長,也使兩國領導人在處理雙邊關係時更加小心翼翼。

*中國領導人就對日政策出現分歧?*

日本防衛廳智囊機構的最新報告說,中國正在執行的對日政策是,一方面嚴厲批判二戰歷史問題,另一方面強調重視日本的外交政策不變。報告分析說,這顯示胡錦濤政權內部圍繞對日政策可能出現了分歧。

蒙特雷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袁勁東說,2002年在胡錦濤出任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前,中國政府曾經面向未來,從中國的戰略利益出發,達成了一個對日關係新思維。

但是由於以小泉為代表的日本新生代領導人堅持日本要以一個正常國家的身份,而不是戰敗國的身份在國際舞台上活動,特別是小泉堅持參拜靖國神社,這導致中國的對日新思維無法得以執行,反而受到指責。

不過,袁勁東認為,中國領導人出於整體戰略考量,在使用何種外交手段對付日本方面,他們恐怕會有不同意見,但在中國的對日政策上不會有太大分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