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遊蹤

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凡爾賽宮

在西方藝術史上,古希臘曾經是第一個文化藝術中心,雅典城曾經以輝煌的歷史載人史冊。接著便是羅馬,不論是在羅馬帝國時期,還是在黑暗的中世紀,羅馬都曾作為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後來,隨著資本主義的啟蒙和發展,法國開始成為歷史劇的主角,而巴黎成為新的文化藝術中心。

15世紀末和16世紀初,法國曾侵入意大利北部,法王十分傾慕那裡的文藝復興文化,帶回了大批藝術品、工匠和建築師,從而使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成為法國宮廷文化的催生劑。絕對君權的法國,自比為聲勢顯赫的羅馬帝國,而被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則以古代最有名的皇帝自詡。法國的建築自然模仿古羅馬建築的莊嚴宏偉來為專制君王樹立紀念碑。這個紀念碑就是體現古典主義之美的、在巴黎西南23公里處的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集建築、園林、雕塑、繪畫之大成,由一個南北長達580米,有375個窗子的–形建築和一個面積達570公頃的花園組成。它東西方向的中軸線長達3公里,圍睹有45公里。凡爾賽宮的東面以中央的大理石院為中心,有三條放射形林陰道。中央的一條直通巴黎,與愛麗捨大道連接,其他兩條通向另外兩座離宮。就是這個大花園,原是一片乾枯的荒地,為了使這裡草木茂盛,建造了三級揚水站,經幾十里把水引過來,建成了這個法國乃至歐洲最漂亮最輝煌的大花園。

從表面上看,凡爾賽宮的立面不過為三層的建築,但它不是以高大來顯示君主制的權威,而是以平面的展開來突現王室的尊嚴。室內裝飾的豪華,更是無以倫比。於阿.孟莎在1678年完成的鏡廳,廳長76米,高13.1米,寬9.7米。負責內部裝修的勒勃享在東牆上安裝了十七面大鏡子,用白色和淡紫色的大理石貼牆面;科林斯式的壁柱,柱身用綠色大理石,柱頭和柱礎是銅鑄的,上面鍍金;柱頭上的主要裝飾為展開雙翅的阿波羅神,柱壁上塑著花環,柱口上坐著天使,全為鍍金的浮雕;拱頂上畫著九幅國王的史跡畫。整個大廳,金碧輝煌,美倫美奐,是路易十四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

威尼斯駐法大使當時寫給本國的報告中說:「在凡爾賽宮的長廊裡燃燒著幾千支蠟燭,它們照耀在滿佈壁上的鏡子裡,照耀在貴婦和騎士們的鑽石上,照得比白天還亮,簡直是在夢裡,簡直是在魔法的天國裡,美和莊嚴的氣氛在閃爍發光。」但可笑的是就在如此豪華的鏡廳裡竟沒有設計衛生間,舉行舞會時,盛妝艷服的貴婦人們不得不在華美的大理石樓梯下方便。宮中也缺少洗浴設備,雖有錦衣繡袍的掩蓋,那些窮奢極侈,荒淫無恥的貴族們身上的氣味卻難以去掉,只好用香水來遮掩。為避免頭髮上長虱子,只好把頭剃光,再戴上假髮,……

  法國人民為建築凡爾賽宮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工程最忙時約有三萬六千工人整個冬天在沼澤中工作,動用馬匹達六千匹。為滿足建築工程所需的石料,國王競下令法國在六年內不准在其他地方使用石料,全部要運至凡爾賽。修凡爾賽宮幾乎耗盡了國庫,費用達到了天文數字。路易十四時,經常有一萬人住在裡面。這座被稱為是歷史上最大的、最富的、最強的、最富有魅力的君主制的中心,最初只不過是路易十三的一個小巧的狩獵別館。路易十四看了他的財政大臣孚勒.維貢的府邸之後,又嫉妒又羨慕,立即下令把建築師勒伏、室內裝飾師勒勃享和造園專家諾特禾調去,建造凡爾賽宮。

【歐華商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