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名築

寶塔有灣灣有塔──揚州文峰塔

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建有「文峰塔」,是古人為使當地文風興盛,多出人才,根據風水理論而建造的。歷史悠久的「淮左名都」揚州自古就有「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的美譽,自然也有一座富有特色的「文峰塔」。

文峰塔建於明朝萬曆10年,由僧人鎮存募化,知府虞德曄建浮屠,邵御史題名「文峰塔」,寺亦名「文峰寺」,兵部尚書王世貞撰《文峰塔記》志之,相傳是為鎮住揚州之文風,使學子在科舉場上出頭而得名。在清代經天災、兵火毀損,多有修葺。

文峰塔位於揚州城南古運河東岸寶塔旁文峰寺內。揚州瀕臨長江,古人將長江和揚州相連處的運河開鑿成「之」字形,使得洶湧的江水蜿蜒前行,水勢獲得緩衝,進揚州城時便平靜得多了。文峰塔就建築在運河的轉彎處的東岸,高聳而立,成為進出揚州所見的標塔。

文峰塔為樓閣式塔,屬磚木混合結構,七層八面。塔基是石頭砌成的須彌座,十分堅實穩定。每一層的塔身有轉堆砌,而塔簷、欄杆以及斗拱則為木製。第一層到第六層外觀八角,裡面是方形開四門,內壁上下交錯,重疊成八角形,第七層,內外統一成八角形。此外,還有精美的石雕和彩繪,塔內留有一塊長形的石碑,上刻「文峰塔」。塔下為文峰寺,現存四合院式建築兩進,坐北朝南。

揚州文峰塔下寬上窄,建築穩固,康熙七年,揚州遭遇地震,倒塌無數民居,但文峰塔僅是塔尖搖落。其他無恙。

站在塔上極目遠望,北面是揚州城,長江水靜靜地在南邊流淌。塔下寺廟殿宇安詳寧靜,塔影清晰地倒映在荷花池中。當地人將塔比作「筆」,荷花池比作「硯」,一筆一硯,互為借景。

文峰塔如孤峰聳立,立於運河之濱,足可鎮江淮之水,收吳楚之勝。唐代時鑒真和尚東渡,由此入長江;清康熙、乾隆數次南巡,也曾由此經過。縱然歷經無數歷史滄桑,然古塔依然巍然矗立。@*(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