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加年輕新移民馮波猝死 父母傷感

華人社區反響大 各界捐助支援

【大紀元5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佳多倫多報道)在5月14日母親節來臨之前,本報記者採訪了前來多倫多料理因過度勞累而去世的獨生兒子馮波後事的馮海豐、任惠芳夫婦。馮波的母親表示,只有在搞好身體的前提下創業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4月9日,31歲的上海移民馮波,初步斷定因勞累過度而猝逝在多倫多自己經營的電腦店中,被店員發現時,已死去十幾個小時。5月4日,馮波的父母來到多倫多辦理獨子的後事。

孩子能照顧好自己是最大的孝順

馮波的母親任惠芳說:「在海外創業的這些年輕人因該首先考慮到自己的身體,不要毫無節制,拼了命的去工作。馮波的例子對父母來講是非常殘酷的打擊,父母要求子女孝順可不是要這樣的結果,只有在搞好身體的前提下創業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圖:馮波的父母馮海豐(64歲)任惠芳(58歲)夫婦在馮波生前經營的電腦店中(大紀元)

馮波的父親馮海豐呼籲:「加拿大的新移民要有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珍惜生命,也希望加國各種服務移民的相關機構能夠給於新移民不僅是在找工方面的幫助,更因該對他們的執業心理上做些健康的引導和教育」。

父母的內疚

已經為兒子的過世悲痛萬分的任女士還感到自責,她說:「馮波是獨生子,在家時父母對他生活起居都照顧的太週到了,所以出門在外的自理能力就差了,我們也是有一定責任的。」 同時任女士表示,望子成龍,在海外能早日創業成功的心態也會無形中給他增加壓力。中國人愛面子,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的老觀念是要改變一下了,希望其他當父母的不要給孩子壓力,讓他們能在輕鬆自由的心態中發展事業。

圖:馮波生前居住在電腦店的地下室散發著陣陣潮濕的霉味(大紀元)

感謝來自社會的愛心捐助

中國移民緊急援助基金會5月9日上午給馮波父母送去了2,000元的應急款。加拿大上海商會會長李倩、加拿大上海聯誼會會長李榮賡、藍天商務俱樂部吳德祥,代表三個團體也捐出1,000元的慰問金。

經營拍賣生意的上海移民孫建偉建議,將馮波店內價值3至4萬元的貨品拍賣,外加她自己捐出的 100多件物品,搞一個大型的公開拍賣會,其拍賣所得全部用作馮波的喪葬費用和二老今後的生活費。 初步商議的結果是本週六舉行拍賣會。加拿大上海商會會長李倩提出,願意讓出自己公司的倉庫和辦公室作為拍賣會場,藍天商務俱樂部負責人吳德祥表示,上海移民社團會動用一切資源為幫助馮波父母,考慮到距週六的拍賣會僅剩3天時間,希望能有更多的義工來幫忙。

就在筆者採訪兩位老人的時候,電腦店的街坊鄰居們就有兩位來募捐的,還不停的有電話來問候的。一位李姓太太說:「平時馮波的為人很好的,他的貨也比別人賣得便宜,這麼年輕就走了,太突然了,一百塊錢只是一點心意了。」

馮波的父親介紹,早上一位90歲的老太太送了500元錢,離開時怎樣也不願說出自己的名字。中午吃飯時,隔壁餐桌上的兩位客人看到報紙上的報導認出是馮波的父母,立刻就籌上了150元錢送給他們。馮波的父親表示:「要向所有關心我們的朋友表示感謝。大家工作都辛苦,掙錢也很不容易啊!」

馮波的母親說,目前兒子的屍體解剖結果還看不出任何生病的跡象。警方說,他殺和自殺都可以排除,複雜的生物化學檢驗報告要等到3、4個月後才能有。

社區反饋

就馮波的喪葬費用問題,大紀元記者致電多市社會福利機構(Toronto Social Services),接電話的女性工作人員在瞭解了情況後表示,只要死者是多市合法居民,死者的家屬或朋友可持死者的登陸紙、有效的身份證件、人壽保險,及家屬的身份證明,到死者生前居住地的辦公室,申請政府資助辦理喪事。

活賢社(WoodGreen)屬下的移民服務部專員高燕女士表示,中國人都非常勤奮,在海外創業更是辛苦。由於社會文化背景和心理上的差異,缺乏對加國社會的瞭解,遇到困境時,多數人沒有概念也毫無意識尋求相關服務機構的幫助,習慣於個人承受,健康意識也差,總是將精力用至極限,等出了問題才去找解決方法。

高燕表示,加拿大有著很完善的社會福利和公益體系,很多相關機構都為百姓提供求職、家庭、健康、教育等免費的諮詢和幫助,新移民要學會主動瞭解和利用這些資源,「技術移民資源浪費的現象已是個社會問題,加各政黨應更加關注。」

華咨處的行政總監Danny Mui呼籲移民遇到難題不要一個人承擔,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多一份幫助,大家一起來解決問題就容易多了。Danny Mui強調:「創業掙錢雖重要,但是平衡良好的生活節奏與質量,維持身心健康更為有益,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超重負荷強度的工作對生理、心理都是非常有害的。」

2006年1月從北京來多倫多探親的常老先生表示,大陸新移民登陸後一般要度過一個艱難的起步過程,所以心態的調整非常重要。積極、樂觀、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心態會有助於更平穩的度過創業初期的艱難。作為古稀之人,我對於生活的理解是:家庭平安和諧是生活的真諦,這也是我們當家長對於孩子的期望。

事件回顧

今年31歲的馮波,2003年7月,以技術移民身份從上海來到多倫多,剛到時幹過一年的推銷員,駕車陪練。05年在東區唐人街附近開了一家電腦和網絡店。馮波採取「上舖下居」的模式,在商店的地下室居住。2006年4月9日被店員發現他已經在地下室的床上死去十幾個小時了。

馮波生前畢業於上海師大,有地理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出國之前在上海的重點中學向明中學任教。他不論多忙,每週都會給上海的雙親打一次電話報平安。在今年4月1日的最後通話中,馮波還對母親講,希望年底將父母接到來加拿大安度晚年。

馮波是家裏的獨生兒子,他的猝死對年邁的雙親無疑是沉重打擊。兩位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資加起來也不到兩千元人民幣。為幫助兒子開店兩老將幾萬元的全部積蓄拿出支持。接到兒子逝世的消息後,老人向親友借了錢,費盡周折才來到多倫多。

馮波的店裡堆放着成箱的方便麵,睡覺的地下室散發著陣陣潮濕的霉味。馮波父母心痛地說,他飲食起居非常沒有規律,吃飯有一頓沒一頓;隨便對付,工作過度勞累,經常忙到凌晨三四點才睡覺。

如何料理兒子的後事是兩位老人所要面對的現實難題:普通退休工人的兩老為了來多倫多,已經是從親朋好友那東借西湊借了一筆錢。現在3到5千加元的喪葬就更使他們為難了。馮波還未入加拿大籍,所以申請不到社會福利處的殯儀助殮費。

「中國移民緊急援助基金」的Serena 表示:「從5月9日晚開始將每天在網上公佈捐款的數目。從5月8日到辦理完馮波後事後的一個月內,所有捐款將全部轉給馮波父母。以後的捐款,如果署名馮波父母收將考慮給於兩老,其餘都將用於基金會未來的發展用途。」

「中國移民緊急援助基金」專用銀行賬戶是:TD Bank 5325211445

TD(道明)銀行客戶,可以直接去銀行劃帳給這個帳號(「St Paul Lutheran Church in North York」)。如果銀行直接劃帳捐款成功,保存好銀行收據,並將捐款人的具體地址、捐款金額、捐款時間發到chinesefund@gmail.com,經確認後基金會會把報稅的收據寄給捐款人(10元以上)。如果的銀行帳號不是TD銀行,捐款人需要寄支票給基金會,收款人請寫「St Paul Lutheran Church in North York」(請註明「中國移民緊急援助基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