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時事

【熱點互動】Google谷歌:一曲悲歌或歡歌

【大紀元5月13日訊】(新唐人熱點互動採訪報導)聯結收看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節目,我是主持人林曉旭。Google由於配合中共封鎖信息,在今年二月份的國會聽政會上遭到了強烈的讉責,但是這並沒有使Google進軍中國巿場的步伐有所減緩。四月份Google將它的整個搜索引擎和很多服務器搬到了中國,而且取了一個中文化的名字“谷歌”。

但很快我們看到在網路上有一些網友已經抗議Google用這樣一個中文名字,那麼Google在中國到底是一曲悲歌還是歡歌呢?在今天的節目裡,我們請來一位專業人士杰森來跟我們作一個分析。杰森長期研究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對於信息封鎖和反封鎖都有獨到的研究。

林曉旭:歡迎杰森來到我們節目中。

杰森:曉旭好,觀眾朋友們好。

林曉旭:首先跟我們介紹一下,最初是怎麼樣一個大環境讓網路公司像Google,要急著進入中國巿場呢?

杰森: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非常非常快,在過去的幾年裡頭可以說一直在迅速的上漲。近來,特別是最新的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談到,中國已經有一億網民成為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國家;隨之,中國的經濟也在被世界認為是在突飛猛進的發展。整個來說,出現了一個「中國概念」這樣的東西。

整個華爾街認為,如果哪個公司在這個時候還不進入中國,那麼整個中國的巿場可能就會失去,未來就可能失去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林曉旭:這是因為整個華爾街有這麼一個「中國概念」,所以很多公司必須去,是嗎?

杰森:是這樣的。因為他們公司必須迎合華爾街的思想,才能保證股票始終被華爾街青睞,不可能說一個公司違背華爾街的思想還能在華爾街得到青睞,所以說很多公司是被華爾街驅趕著做事情。

而Google又遇見一個特殊的問題,就是Google本身有中文搜索的引擎,但是在最開始,Google在中國的搜索引擎巿場裡佔有非常大的份額,大概在幾年前能佔到40%到50%。

但是最近這幾年在中國出現了一個中共政權支持的搜索引擎叫做「百度」,這個搜索引擎因為非常能夠迎合中國人的思想方式,比如說中國人喜歡盜版的音樂、盜版的軟件,它就專門開展這方面的特殊服務,專門有搜索MP3的功能,所以就是因為它本土化的作風,不考慮任何版權的國際壓力。

林曉旭:就是有中共政權支持。

杰森:對,中共政權支持的,因為它能保證中共政權要的東西一點沒有,只要你做到這一點你幹任何別的事情它不管。所以在百度上可以搜索到你想得到的任何歌曲。百度就靠這一點,它的巿場份額從最開始無名的搜索引擎變到現在40%接近50%。

而Google的搜索因為中共一直在跟它做小動作,時不時封它一下,另外它在海外搞得它時不時速度慢一慢,因為這樣的話,用戶用起來不方便,造成它的份額在逐漸下降,目前降到20%左右,而且在繼續下降。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中國是巨大的潛在巿場,很多人這麼認為;另一方面,看到它的巿場份額下降,它在失去中國巿場,在雙重壓力下,這時候它只能咬牙挺進去,它明知道挺進去的結果是會做出很多被西方整體道德水準所唾棄的行為,但是它出於商業的目地,出於華爾街的壓力,它必須走進去。

林曉旭:但是有一個問題,Google這一段時間我們知道在二月份的時候曾經股票有過下滑,最近又回升了。但是你說它在中國巿場的份額一直在下降,那在華爾街為什麼還會看到它的股票基本上維持著呢?

杰森:目前的話,Google在中國可以說是只賺錢不賠錢,因為中國互聯網的巿場非常小,整個來說Google是靠廣告賺錢。在互聯網上作廣告目前對中國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非常超前的事情,中國大公司主要還是在中央電視台這樣的媒體上作廣告,在互聯網上作廣告非常非常少。

所以Google自己都說它本身不會在中國未來幾年希望賺錢,所以華爾街也不評判它在中國的巿場來作出它股票的評判,主要還是靠它在海外,歐洲、美洲、北美這樣的巿場收入來作判斷。

因為二月份當時國會有個聽證,就對Google和其他的一些公司對於訊息封鎖這樣的事情做了一次聽證。當時,它的股票有所下降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Google所做所為當時引起民憤,很多人會擔心這種民憤會演化成它會失去用戶,會失去一些影響巿場;另一方面,也擔心它所做的這些事情,加上Yahoo前一段時間直接引起幾個記者被捕,當時也引起極大的民憤。

當時華爾街非常擔心美國政府會因此立法,限制這些西方公司在中國發展。如果真的立了這樣的法,那它們公司經濟上長遠利益會受到影響。在雙重壓力下,再加上當時Google內部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洩露出來,這幾個因素造成它的股價當時跌了百分之十幾,跌到四百元以下。

但是後來隨著國會立法的壓力逐漸消失,另外,加上最近它有一些良好的信息,股票又回升。整個來說,這個回升這個壓力不是因為中國巿場,是因為Google進入中國的一些後效應引起的。

林曉旭:但是我們看Google這種做法,投入整個搜索引擎和服務器全部進入中國,那它有沒有可能進一步通過這樣的作法擴大在中國的巿場份額,您剛才提到的百度的競爭。它這樣的作法,還是沒看到很明顯的它能夠更加適合本土。

杰森:Google認為它們有最強的技術,最雄厚的資金,它認為有這兩項它就能在中國立住腳,如果它在中國的國家防火牆內部給中國人提供服務,那它就一定能立住腳。這個我在拭目以待,為什麼呢?我同意它有最好的技術,它的技術百度是絕對不能比的。另外,它的資金百度也是絕對不能比的。

但是我不知道它能不能做到像百度完全把道德放下來。它現在進入巿場的時候,從良知上它給自己開導是這麼說的,它說:雖然有個別的信息,比如說法輪功、六四民運這些的東西我不能登;但是至少我能登像SARS、禽流感這樣的東西,讓中國老百姓有些知識上的東西,也能幫助他們提高信息過去。

林曉旭:這個做法很勉強,因為中共政權也會登一些SARS,但是人們都知道它裡面是有選擇性的。

杰森:對,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就是說它到底能把自己的道德底線放到多低?除非它能完全像百度那樣,中共政權讓幹啥就幹啥,而且幹得更過分;同時也像百度這樣提供一切免費的軟件、音樂,不受任何盜版的壓力,也許它能在中國立足巿場,那麼我想它在國外可能會面臨很多官司。

這點我想百度不用擔心,因為畢竟百度是一個中國本土公司,它的資金很少,很多公司都懶得跟它去打官司。而Google這麼樹大招風的公司,我想一旦它開始在版權上違法,我敢說海外的一些音響公司不會放過它。但是它如果不完全按照百度做,它絕對擊不垮百度,而且百度的份額跟它可能有上下的浮動,但是不會如它想像的絕對性的佔有中國巿場。

林曉旭:您剛才提到Google有那麼雄厚的資金,它們是不是有可能跟中共政權有一個討價還價的餘地?因為你有這麼大的資金,不見得一定要聽中共政權這種作法,信息封鎖,它可以選擇甚至幫助其他的突破封鎖這些技術,是嗎?

杰森:我完全同意這種說法。根據我們過去這幾年觀察中國互聯網,封鎖和反封鎖這兩個較量,發現互聯網本身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共特意想封它,那麼是逆著事情的本質在走,它是在逆流而上;而反封鎖的技術是順流,反封鎖對於封鎖是一兩撥千斤,就是說你花一塊對方得花一百、一千、一萬。

而Google的財力有多大?它現在的巿場價值大約是一千兩百多億美元,富可敵國啊!Google只要拿出它資金的一小部分來用於反中國的封鎖,那麼它足以讓中共政權對它完全沒辦法,因為中國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一兩撥千金,它用一兩撥千金去破中共政權的封鎖,它們一定能讓中國人拿到所有想拿到的信息,而且非常快、非常流利。但是前提是它跟中共政權徹底鬧翻。我感覺它是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實力去做這樣的事。

其他的公司,你比如說有一些公司中共政權可以拒絕讓你進入,或者是封你,Google被中共政權封過幾次,但是中國的用戶抗議聲太大,中共政權完全不得不退讓,封了幾次,開了幾次。所以說中共政權不敢完全封它。

那麼它如果強硬的去做,結果它是勝的,我感覺它一定能勝,而且在道義上可以說是給人類樹立一個非常偉大的典範。就是對於一個強權,你一個公司如何去挑戰它,然後給中國人民帶來信息、自由的思想,但是當然它面臨的是跟中共政權徹底的挑戰,對著幹的,但是遺憾它沒那麼做。

林曉旭:但是反過來說,是不是Google本身受了華爾街概念股的陷阱,如果華爾街都覺得你必須到中國投資才能解決的話,它自然而然一直往這方面想,它並沒有想如果我對抗,我可能真的得到一個長遠的利益。

杰森:你如果逆著它們的想法做,它們可能會賣你的股,公司就會不好看了。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講,華爾街在這過程中起了一個不是很好的作用。但是整個來說,事在人為,雖然華爾街是這麼一個取向,但是也有很多情況下有公司逆著華爾街的取向在走,最後證明那個公司決定是對的,華爾街還是會買它。

就比如說,在有很長一段時間,大藥廠都合併,華爾街普遍認為合併對大藥廠有好處,但是有那麼幾個大公司,它們拒絕合併,它們堅決走獨立開發,獨立發展這條路。幾年下來發現,凡是合併的企業都是非常糟糕的,花費幾年的時間在模合合併的公司,而拒絕合併的公司相對來說很穩健的往前走。

幾年之後華爾街突然醒悟了:哦,原來不合併很好!所以這時候它們又開始傾向於不合併的說法。所以就是看你願不願意承受短期投資上的損失,而造成長期人家對你的一個青睞。

林曉旭:這裡面就牽扯到像Google這樣大的網路公司,它們有沒有那樣一個道德的基點和商業上一個長遠的眼光。

杰森:對,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它不敢承擔很大的風險,逆著華爾街的思維走有風險,所以我想它沒有這個魄力,很遺憾。

林曉旭:所以您覺得中國網民會真的喜歡“谷歌”這個中文名字嗎?

杰森:現在已經有人在討論這個名字不好,取笑它,已經建了這樣的網站。像我知道當時在海外對於Google取悅中共政權,封閉一些信息,海外是有非常大的反抗聲音的。中國國內因為信息封鎖,他們沒有很敏感到這個信息。

但是我知道有些中國網民也拿到了這樣的信息,你從當時的網站上的信息知道,有些網民是在藉這個名字在發洩他們對Google的不滿,因為在中國你不可能明著說:你為什麼不開放信息讓我們看到自由社會。

林曉旭:他們根本沒有機會。

杰森:對,他失去了。

林曉旭:好,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談到這裡,謝謝你給我們帶來深入的分析。

杰森:謝謝曉旭。

林曉旭:各位觀眾,感謝您收看這一集的《熱點互動節目》,「谷歌」這個名字現在剛剛在中國傳開來,到底有多少人會喜歡,有多少人會抗議呢?在今後,我們想會有更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的網民自己做出的選擇。感謝您收看,我們下集節目再見。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5/13/2006 1:24:38 PM)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