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母親該像什麼樣 另類主委媽媽震撼教育

【大紀元5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思嘎亞‧曦谷台北十三日電)母親該像什麼樣子?北、高兩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委巴奈‧母路與阿布(女吾)試圖在「原住民」、「職業婦女」與「母親」的多重身份中尋求平衡點,並以外界看來是「震撼教育」的方式把原住民運動的精神傳承給子女。巴奈‧母路(阿美族)表示,「漢族不認識原住民或對原住民有刻板印象,不是漢族的錯,因為原住民自己有義務教導非原住民的朋友認識我們」。

一九九五年姓名條例修正後,巴奈‧母路率先幫兒子古拉斯‧莫那恢復原住民傳統名字,而古拉斯也成為花蓮縣第一個復名的原住民,剛復名時,古拉斯在學校遭到學生與老師的異樣眼光,難過地向母親求援。

巴奈‧母路當時只跟兒子說,「to fight,如果連尊嚴都沒有了,那就應該據理力爭」,而後來她也親自到學校幫校長、老師與學生上文化課程,並向校長烙狠話說,「如果孩子無法在學校中學習尊重多元文化,那麼台灣的教育也無法教導孩子什麼」。

現在古拉斯的高中同學紛紛表示有復名的念頭,而她的女兒笛布斯‧莫那出生後,是直接取原名,因此,對自己的身份、名字更感驕傲,甚至會穿族服上學,去年笛布斯的父親正式復名後,笛布斯還開心地四處介紹她的「新爸爸」,這讓巴奈‧母路很有自信地說,她對子女的教育是「質高過量」。

以促進基層原住民婦女就業培力為首務的阿布(女吾)(鄒族,漢名:江梅惠)的兩名兒子在耳濡目染下,對女性特別尊重,最讓阿布(女吾)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大兒子的教官打電話給她,稱她「鍾太太」而大兒子就在一旁說,「教官,不能叫我媽媽鐘太太,她有自己的姓」。

而在家中,兒子們也會求爸爸一起分攤家務,並常向爸爸抗議說,「煮飯不是女性專屬的工作」。

平時,阿布(女吾)還會跟兒子討論性別、同志、族群認同等議題,讓兒子們學會尊重不同的人。

她說,「我一直很努力做一個媽媽」,「過去兒子曾抱怨為什麼自己的媽媽跟別人不一樣」,「這是身為職業婦女最大的痛,但我會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互動,同時也讓他們學習體諒母親的工作」。

從巴奈‧母路與阿布(女吾)努力將各種角色扮演地盡善盡美的經驗中,讓人不禁地說聲,「母親您真偉大」。9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