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越南南北兩大城市衣食住行各不同

【大紀元5月2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 海濤/河內報導)美國軍隊20世紀70年代從越南撤退,越南共產黨佔領和接管了西貢,把它改名為胡志明市,統一的越南的首都依然是河內。三十年來,越南南北方兩個最大的城市,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請聽中文部記者海濤從河內的連線報道。

海濤:河內與胡志明市有不同,而且還是很大的不同。首先,河內雖然是首都,但經濟發展一直是胡志明市為龍頭老大,這也許是要歸功於以前法國人和美國人對當地的基礎建設設施比較完善,容易加強、改善和更新。所以,從市容上看,胡志明市更西方化、更現代化,城市建設搞得更好,市民也相對更富裕一些。紅河三角洲一帶以河內為中心居住著八百萬人,湄公河三角洲以胡志明市為中心居住的人口有一千萬,佔整個國家的五分之一。河內人均收入是1千美元,而胡志明市的人均收入則達到一千五百美元。

主持人:從衣、食、住、行等幾個方面,兩地的居民有何不同?

海濤:衣服都差不多,越南雖然是經濟不比發達國家,但已經基本解決了衣食問題。在大街小巷衣衫襤褸討吃要飯的人很少。當然,越南還是個低消費的國家,一般中檔以上的飯館餐廳消費者還是不多。住房的情況,胡志明市要明顯好一些,建築比較新,而且樣式比較多,顯示市民的居住情況,要比河內好。行,到了胡志明市,汽車的種類比較多,檔次也比較高,各種進口車多了不少。至於普通老百姓的代步工具摩托車,也是胡志明市比較多。質量比較好的摩托車是日本和越南本地產的,大約需要兩到三千美元一輛,檔次高的也有七八千美元一輛的。中國產的只需八九百美元。

主持人:兩地的語言相同嗎?

海濤:這點很像中國,南方語言和北方語言有所不同。胡志明市的居民跟河內居民說的語言有很明顯區別,也就是所謂地方口音。北方人到南方,一張口人家就知道你是北方來的。而南方人到北方也是如此。不過,外國人學習越南語一般以河內一帶方言為基礎來學的。順便說一下,也許是因為胡志明市比較更西化一些,所以這裡的居民有更多的人懂英語。

主持人:兩地距離遙遠,兩地的居民來往多嗎?

海濤:我從河內到胡志明市乘坐的是BOEING 777客機,也就是那種可以飛國際航線的大飛機,乘客寥廖無幾。往返機票差不多要兩百美元,這對於一般百姓來說太貴。我在胡志明市下飛機到旅館乘的出租車,司機已經40多歲。他說自己從來沒有到過河內,因為花費太大。

主持人:那麼兩地有什麼相同的呢?

海濤:如果說相同點,那就是兩地都通用美元。所有的商店都收美元。所有商品的價格都用美元和越南盾同時標出,美員和越南盾同時流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