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跨國網格 篩選禽流感新藥

【大紀元5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在歐盟支持下,中研院和法國、意大利等國合作運用全球「網格」系統,在過去四週針對禽流感病毒蛋白的八種可能變異結構,分別進行三十萬個小分子藥物的活性反應電腦模擬測試,已將候選藥物縮減到近四萬個,協助縮短禽流感新藥的研發時程達一、兩年。

提出本計畫構想的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吳盈達博士指出,未來兩個月分析計算所得資料,可望再把候選藥物的範圍縮減到約兩千個,即可交給實驗室進行生物的活性反應測試,但後續要篩檢出對付變異禽流感的有效新藥,依一般藥物研發時程估計,仍須十年以上的時間。

中研院網格計算團隊主持人林誠謙表示,這項由台灣與法國主導的計畫從4月10日展開,動員歐洲與亞洲超過兩千台電腦的資源,四週內所串聯使用的計算量,若只用一台個人電腦計算要花一百三十七年,創下全球規模最大跨國藥物設計計算合作案例。

網格計算(Grid Computing,又稱格網運算 )是利用網際網路的連結,透過適當的作業系統與軟體將分散在各地的電腦資源串聯,整合成虛擬超級大電腦,方便計算和處理大量資料。

本次禽流感藥物模擬測試主要運用歐盟支持的e科學網格架構(EGEE ),是全球最大型的網格基礎架構計畫。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