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海洋之心聯合海葬 莊嚴肅穆中完成

【大紀元5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台北縣五日電)台北縣市政府首次合作辦理「海洋之心」聯合海葬於今天上午出海,由台北市、台北縣的二十三位往生者家屬,將「安息盒」拋向大海,默禱祝福這些美麗的生命灰燼得以與海合為一體。副縣長陳威仁以及北市社會局長薛承泰,也一一向家屬表達敬意。

這次的環保葬,多是往生者生前的遺願,有前台北縣五股國中退休校長石越川,以及法國籍前文化大學退休教授等二十三位。還有的是退休老兵、單親媽媽等,雖然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個性、社會地位、生活背景不同,但家屬不捨之情都是一樣。

這一項海葬過程,為了維持往生者的莊嚴與過程的順利,並不對外開放。台北縣市民政單位並未如當初外界預料的在萬里野柳或石門鄉出海,選在沒有漁民作業的八里龍形碼頭出海。

上午約九時,家屬以及台北縣、市政府官員集合在八里鄉淡水河左岸龍形碼頭。陳威仁與薛承泰和家屬一起舉行簡單的默禱儀式,並且上船向家屬致意。

隨後,家屬搭乘九十人座的遊艇,向外海六千公尺的海域出發。當「安息盒」拋向大海,每個家屬的心中都默禱祝福,祈求大海引領親人前往天堂之路。

縣政府民政局表示,很多民眾誤以為海葬就是手持骨灰罐,搭船到外海,打開骨灰罐直接將骨灰倒入或將骨灰罐投入海中。其實,依殯葬管理條例規定,經過火化的骨灰,需經過再研磨後使其成為小顆粒或細粉才能拋灑於海。

海葬之前,台北縣、市政府會免費協助家屬將骨灰研磨後,用綿紙包裹以「安息盒」盛裝。為使「安息盒」能快速沉入海底,盒內會加入五花石增添重量。

今年主辦單位貼心地尋找到一款水晶心形項鍊,定名為「海洋之心」,保留亡者一小撮骨灰,送給家屬留念。還請多媒體製作公司於出發前訪問家屬,請家屬提供每一位亡者生前的照片及各種事蹟,製作成DVD,在航行的路程播放紀念亡者。

台北縣政府與臺北市政府今年首度合作辦理「海洋之心」聯合海葬,以北縣天然海港之優勢,加上北市實施海葬之經驗,讓民眾更加瞭解「回歸自然」之環保新葬法,以紓解土葬用地及靈骨塔位不足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