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蘇貞昌母語「三化」原則 促在地耆老參與教學

【大紀元7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十二日電)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以台北市舉行河洛語母語教學比賽,結果市長馬英九問孩子貴姓,孩子竟然答不出來為例表示,母語的教法有些走味,母語應教日常用語即可,不需教過於艱澀的字彙由在地學校因應在地學生人數分佈情形,邀請在地耆老參加教學活動,讓母語生活化、趣味化及活潑化。

蘇貞昌上午在行政院會中聽取教育部「國民中小學鄉土語言教學推動情形報告」,蘇貞昌做了以上裁示。

蘇貞昌表示,語言是很有趣、很豐富的,所謂「母語斷、文化滅」,台灣在過去強權壓制下,有所謂「皇民化」,但語言並沒有斷,現在很多人母語也講不好,有的人是英語講的比母語好,所以尊重別人,就是要尊重人家的語言,每一個母語都是最好的。今天如要用官方的強制力,來推動一個語言,是會適得其反。

蘇貞昌表示,他在屏東縣長任內一次推動四種母語,河洛話、客家、台灣及魯凱等,不到兩年時間內率同魯凱、台灣及客家小孩在全台灣各縣市表演,現在老師對母語教法已經有些走味,上次台北市舉辦河洛語的母語教學比賽中,當孩子依照講稿演講完畢時,台北市長馬英九上前對孩子說:「你貴姓?」,但孩子無法回應。

蘇貞昌表示,這表示孩子完整背完一篇河洛語的講稿,卻無法應對,學校應該教日常用語即可,不需要教過於艱澀的字彙,讓孩子學的太苦,應該要讓母語生活化、趣味化及活潑化,政府編列大量經費及培養種籽老師來推動母語,不如由在地學校因應在地學生人數分佈情形,邀請在地耆老來參與教學活動,這是最道地與趣味的。

蘇貞昌表示,我們太過注重形式及官方法律預算,應該讓社區參與,讓老一輩的長輩參與教學,母語不是用背的,而是讓母語好玩、好用及有趣,依此方式來推動各項活動,避免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增加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