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活

謝書賢的針下乾坤

謝書賢女士研究刺繡多年,造詣甚深,其針法集各家之所長而有獨特的創見。技巧之變化,優美,現代實不多見。無論山水、人物、仕女、花鳥等,在她的針尖下無不栩栩有生氣,其運針之靈活猶如畫筆之隨意揮洒,充份表現出國畫之筆法與墨色,實已到了「得心應手」之境地。

刺繡是一種結合《繪》與《繡》的綜合藝術,然非繪畫之翻版,需《繪》與《繡》相互為用才能發揮效果。有時《繡》比《畫》更具真實感;譬如仕女頭髮盤曲而成髻,畫筆可以一揮而就,雖成一縷黑色亦無須解釋其髮紋,在適當的位置添上幾筆髮梢,紋理自顯。刺繡則不然,一定要依照頭髮紋路而轉折,否則看起來沒有真實生動之感覺,這是畫與繡不同的地方。丁佩繡譜云﹕「繡與畫並通」,是通其理也。我們鑑賞一幅刺繡作品,除審度其技法外,要經得 起「畫理」的考驗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謝女士雖然繡藝超群,令人驚訝的是她不曾在此領域「拜師學藝」。研習刺繡完全是一個偶然﹕1953年時,她想買一件繡品,因為價格昂貴而產生了自己嘗試的動機。這一試居然試出了興趣,一步步的鑽研,進步神速。1958年即獲得救國團舉辦之全國女青年工藝美術競賽第一名,給予她很大的鼓勵,更鍥而不捨的探究,終於創出了她自己的風格。特別是突破了前人繡藝局限於「工筆」的範圍,邁向了「寫意」的境界。

《山光雲影 — 黃君壁畫本》 緞底 29 44 cm 第五屆全國美展邀請展出

《駿馬奔騰 — 徐悲鴻畫本》紙底 34.5 29.5 cm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木蘭從軍》1962年 國軍文康競賽最高獎 蔣宋美齡收藏

1962年謝女士以「木蘭從軍」圖參加國軍文康競賽,獲得最高獎金,並蒙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之讚賞,入選自由中國美展,當代名家作品展,第四屆全國美展等;第五屆全國美展邀請展出,這是刺繡家獲得此項榮譽的第一人。

1964年接受菲律賓華僑總商會之委託,精繡馬嘉柏舉總統及夫人像兩幅,運抵馬尼拉後,當地僑報一致讚佩。1968年應教育部之邀請,選送作品參加蒙特婁博覽會,觀賞者佳評不絕,並有願出高價收藏者,因必須運回國內參展出而婉拒。

菲律賓總統馬嘉柏舉繡像 (原作彩色)



(刺繡人像,以像為優先,藝術性次之,兩者兼備,上乘之作。馬嘉柏舉總統及夫人像,應菲律賓華商總會之請而繡,當繡像送抵馬尼拉後,該地僑報讚譽有嘉。)

上伏塔總統亞默可繡像

刺繡是一種很費時間的工作,如無耐心,若不認真,難期有成,謝女士於接受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時,在輔仁大學家政系講授刺繡。為了專心繡書了辭去教職,可見其對事之認真,再加上她的耐心與天賦,才有如此傑出的成就,她的作品精細而有氣韻,技法有獨創之新意,在我國悠久的刺繡史上實開創了另外的一頁。@

(整理自《謝書賢刺繡集》 — 『謝書賢繡展資料』,2006年6月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