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戴謙與太座 雞同鴨講配種樂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專訪)甫從南科園區管理局長升任國科會副主委的戴謙,和夫人劉瑞珍是台灣畜產界知名的「雞同鴨講伉儷」,因為他們聯手改良培育出新種「宜蘭白鴨」和正港的「台灣土雞」,造福不少鴨農和雞農。

戴謙夫婦是台大畜牧系的班對,民國六十五年戴謙服完兵役後,就連袂到宜蘭人稱為台灣養鴨中心、鄰近太平洋的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工作,一待就是十年,「現在我閉上眼睛,彷彿還能聽到當年拍岸的浪濤聲和鴨子半夜生蛋後的呱叫……」戴謙回憶。

早年因外銷日本的鴨製羽毛都被要求純白色,市場上的白鴨便比有色鴨值錢,為執行「黑鴨變白鴨」的改良育種計畫,戴謙夫婦每天都要用手摸摸鴨屁股,提高個體產蛋紀錄的準確性,劉瑞珍還為公鴨做頭髮挑染,方便公鴨飛過一尺高的圍牆到鄰舍「娶細姨」時,他們仍能辨認驗明每一窩鴨蛋的父系。

歷經多代篩選交配,原本以褐色為主的鴨子終於蛻變為新種白鴨,並在民國七十四年獲命名為「宜蘭白鴨台畜一號」,俗稱「菜鴨」,與白色北京鴨交配,就能得到白毛率很高、又兼顧體重和產蛋率的「改鴨」,每隻仔鴨可多賣五毛錢,戴謙因此成果獲選為該年度的全國十大傑出青年。

戴謙夫婦後來調回位於台南的畜試總所,展開台灣土雞育種計畫。

所謂土雞,泛指台灣原始的本地雞種,二次大戰結束後,很會生蛋的「來亨雞」橫掃全球養雞產業,歷經二、三十年的雜交,純台灣土雞變得極為稀有,消費者對土雞的需求卻逐年升高。

七十四年10月起,戴謙和畜試所同仁到北中南東七個縣市四處搜尋土雞,買回兩百八十八隻純土雞候選者,為了將洋雞的基因排除,耗費十二年、做過數不清的近親繁殖失敗試驗,終於在八十六年成功育出四種肉質風味佳、抗病力強的新台灣純土雞。目前市場高級的有機土雞,都是從當年育出的品種交配得來。

戴謙強調,白鴨和土雞的育種成果都是靠畜試所團隊共同努力,絕不只是他們夫婦的功勞。他很喜歡傑出青年獎座上寫的「青年雙手、人類希望」八字,但願年輕人能從他的故事領悟「行行出狀元,養鴨也能出頭天」的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