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中共教育部再次惹怒公眾 遭媒體反擊

【大紀元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綜合報導) 中共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今年3月「教育是消費,沒錢別進來」的論調遭民眾炮轟之後,他9月25日說媒體「無知」的言論旋即引起大陸媒體的強烈反彈。媒體或指責教育部「憑什麼說我媒體無知?」或反擊說「教育部才真無知」。

有網民指出,教育部和媒體,在「誰更無知」的問題上,還真的有一拼。有資格加入這個「無知」競賽行列的部門、行業還很多。在現有的表達平台上,中國的許多論戰都活似隔著三丈遠,各掄王八拳,既無章法可言,也不可能有實在意義上的勝負。

「事實上,王旭明這麼講的真正要害在於它是對新聞報道權利的粗暴干涉,在於中共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的整體不合法性。而爭論的雙方卻離真命題一萬光年的「有知」或「無知」的虛偽概念上糾纏,這不是掄王八拳是什麼?」

也有網民說,王說媒體無知,他當然有這個資格,資格來自於權利。如他代表教育部說話,他就更有這個資格了,只不過再一次證明了所有的政府部門都有權對新聞報導進行粗暴干涉罷了,資格來自於權力。

「教育部發言人的話是十分危險的。它的危險不在於有人說了什麼,而在於目前這種無異於民族自殘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經成為當局的政策行為。」

(網絡照片)

媒體反擊

據中新網9月26日消息,教育部發言人王明旭在2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央政府已經拿出幾百億建立了一套資助困難學生的完整體系,而最近仍看到很多輿論在呼籲關注窮孩子怎麼窮,希望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報道往淺的說是無知,往深的說是對國家政策的漠視。」

王明旭的講話旋即引起各媒體強烈不滿。《南方都市報》在26日的社論中稱,「此次不意遭到王旭明發言人的棒喝,淪落到對社會「無知」和對國家政策「漠視」的下場。一時間,令傳媒同業無語錯愕。」

「一位最高教育主管機構的新聞發言人,面向公眾說出如此這般驚人之語,不視其為代表機構的公共發言,莫非視作民眾閒談的無意口誤?因此,作為媒體,我們不認同該發言人對於媒體「無知」和「漠視」的指證。教育部官員的這番論述,只能當作面子觀念過敏的又一解讀……其狹隘的部門心態言出立現。」

民眾不滿

王旭明此語也引起網民強烈不滿:

「政府沒有做好的事讓社會分擔還要說社會多管閒事?可喜可賀!經過無知這麼一說,中國從此就沒有窮學生了,媒體無知亂報導,全是瞎說,哪裡有窮學生?怎麼可能有窮學生?希望工程那些人明天全好下崗去了。」

「在現行體制下,中國人說話通常可以不講邏輯。比如這個王明旭,雖然穿得西裝革履,但滿嘴跑舌頭,全無邏輯可講。這是欲蓋彌彰。中國大陸上哪個「無知」無良的媒體不是你教育出來的?」

「中國教育的實質是完全、徹底、乾淨的毀掉中華民族的文化,大批量製造反傳統、反正統的糞青式人才。」

「媒體的『呼籲』,雖然有利於實現國家設立教育部的根本目的,但卻不利於彰顯教育部的政績。對今天的官員來說,政績就是他們命根子,這也就難怪他們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氣急敗壞,大發其飆了。 」

「教育部的這樣一種心態,讓我對中國教育的未來,感到了一種深深的憂慮。因為目的一旦被降低為手段,那隨時都可能被犧牲掉。這些年來,我們在教育領域看到的許多急功近利的事情,只要教育部官員的這種心態一天沒有根本改變,中國的教育也就一天沒有希望。」

「沒錢就別接受高等教育」

新華社2006年3月6日曾報導,王旭明根據兩會期間代表們反映的「上學貴」的問題回復說:

「人們對學費問題應當轉變觀念。在計劃經濟時代,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花的錢很少,因為國家都給包了,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北大、清華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較貴,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場買東西,如果有錢,可以去買1 萬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沒錢,就只能去小店,買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現在很多人不考慮自己實力如何,都想讓孩子往好學校裡擠,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學貴』觀念重要來由之一。」

王旭明的這一言論立即遭網友炮轟。網友總結稱:此話有四條主要信息:好大學屬於富人,老百姓別問津;教育是高消費,腰包沒錢別進來;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人民的觀念有問題,需要轉變。

「這就是中國教育部發言人對中國人說的話?這就是政府對國人做的答覆?強烈要求教育部道歉。 」「說出教育是種消費這樣的話來,不能看作是無知的推搪,而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作風和為亂收費保駕護航。」

「上大學的時候我的法學老師曾經說過,這是政府的責任,是制度的不健全,而今卻讓老百姓替他們完成這麼艱巨的任務,那我們這些納稅人養他們幹嘛?難道這就不是他的分內事麼。」「改革開放富起來了,怎麼教育卻窮了呢?」

「美國的『優質資源』哈佛大學,學生在註冊時都要帶上上一年父母的納稅表,全家收入在四萬美元以下是免費的。即使不免費的學校也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獎學金。沒有獎學金的學生和家長可以向政府申請助學金,而在校期間是不需付利息的。而朝鮮、古巴等國家教育也是全程免費的。」

「要是按照王旭明的說法,北大、清華這樣的優質高校一張錄取通知書就可以進行拍賣了,誰出價高就給誰。」

「教育消費憑什麼變態地成為了一種高消費?是否可以理解為,我們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學府,而是一座利用其壟斷性而進行商業運作的公司?」

「教育不是產業,它是事關民族千秋萬代的『事業』;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費』,它是國家和政府的責任;教育不是有錢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個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權。難道窮人永遠都沒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永遠沒機會改變自己的貧窮的命運?媚富到如此卑賤的程度,惡俗到如此高層的官員,讓人震驚錯愕。」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