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北京文盲農民20年造出27個機器人

【大紀元9月4日訊】機器人,在一般人的概念中,總是與科幻故事裏的外星人,或是高科技的工業集團有關,且每次機器人的締造者都絕非凡夫俗子,但這種狀況有時也會出現例外,一個家住北京通州漷縣馬務村的莊稼漢就打破了這種所謂的常態。

據《廣州日報》報導,二十年來,北京通州漷縣馬務村的莊稼漢吳玉錄用他那雙幹農活的粗手創造了27個機器人,“吳老大”、“吳老二”……而媒體的報導也讓吳玉錄有了許多特別的稱呼,“機器人老爸”、“農民發明家”……

最近他的第27個機器人誕生了,是個會抬腿邊走路邊扭腰的機器姑娘。他陸續開始生產並銷售自己的手工機器人。前不久,北京一個市民就花3萬元買走了他最得意的會拉二胡會寫字的機器人“超級吳老五”,而中科院也買走了會跳躍會翻跟頭的機器人“吳老八”。

吳玉錄生活的馬務村,位處北京東南郊,村子裏平房錯落、雞犬相聞、麥田無際,生活狀態與北方邊遠山村無異。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在北京地圖都難找到的地方,卻出了一個被周圍所有人當作另類分子的“文盲”工程師。

村裏無論老少都認識他。據說村裏人都愛往他家跑,因為他家總有看不完的新鮮東西,聊不完的話題,用一位元村姑的話說:“都愛看他搗鼓新玩意兒。”

  心靈手巧贏得貌美妻子

見到吳玉錄時,他比想像的更純樸,老吳的妻子董淑豔總說他:「土裏土氣的。」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老土的莊稼漢,卻徹底地“征服”了當年貌美的妻子的芳心。

董淑豔清楚地記得,二十年前吳玉錄苦苦追求自己的那段“激情歲月”。「1986年的一天,有個親戚上門跟我父母說親事,說是鄰村有個小夥子,手挺巧的,人也老實,對我有意思。我當時就不樂意,我覺得不嫁則已,嫁就得是一白馬王子。」董淑豔的家裏有四個哥哥,從小就最受寵,心氣一直挺高的。

雖然董家覺得吳玉錄人老實,女兒過門不會受氣,但女兒反對也沒辦法。就這樣,好長一段時間董淑豔都不願見他。

事情出現轉機是在當年的夏天,「一日,我跟很多女友一塊納紗,天氣太熱了,只好停下到樹下乘涼。那天他正好路過,老遠就聽到他二八單車上滿車掛著的鈴鐺響聲,村裏人都知道,他很另類,連單車裝飾的都跟別人不同。」董淑豔記得,「那天他老遠見到我熱得身上直冒汗,就一聲不吭,頭也不回地走了。過了大約兩天,他又來了,車後面放著一個挺奇怪的東西。當時村裏也沒有什麼電器,都沒見過他做的東西,後來他說,那個叫電動蒲扇的東西是專門為我做的。」

當時,董淑豔身邊的女友都說,吳玉錄這麼能幹的人,可不能錯過,也是那一次董淑豔開始改變對吳玉錄的看法。在隨後的日子裏,吳玉錄常為董家修電器、做點小東西。「我喜歡什麼,他就給我做什麼。」董淑豔說,正是這樣,在家人的撮合下,他們結為了夫妻。

可是,話音剛落,董淑豔卻突然陷入了沉默,原來,結婚後,董淑豔十分不滿丈夫每日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像個孩子似的,大男人家裏什麼事都不管,每天都搗鼓那些破機器。」

  驚險經歷讓妻子心驚肉跳

當原本寄託著浪漫的機器變成丈夫每日生活的全部時,董淑豔開始抱怨了。她覺得家裏一切大小事都得自己扛,甚至包括種地,這種苦累是自己當初所沒有想到的,而自己的丈夫卻每日沉迷於“不務正業”的愛好。她感到十分氣憤。但真正讓她厭惡,甚至想過離婚的是後來發生的幾次驚險經歷。

那是十多年前老吳剛開始著手做機器人時,卻發生了爆炸。當天,一個機器人快做完了,可是需要電池,於是,老吳就到常去的廢品收購站找廢舊電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是全是洋文,老吳連中國字都沒認全,哪里知道上面寫的是什麼。回家一充電,爆炸了,當即就把老吳炸得血肉模糊,後來才知道那是雷管,不是電池。鄰居聞訊趕緊把他送醫院,並通知了當天在外的妻子。

「當時村裏人告訴我,他住院了,可是到了病房,我轉了幾圈都沒找到他。突然靠病房門口的那張床上有人喊了我一聲,我這才知道,那人正是我丈夫。」看到像從戰爭前線下來的丈夫,董淑豔哭成了淚人。

大大小小的事故總是伴隨老吳發生,但住院那次是受傷最嚴重的,而另一次事故則是吳家經濟損失最嚴重的,甚至改變了今天吳家人的生活方式。

那是夏天麥收時節的一個晚上,老吳一家人出去了,調壓器忘了關,到了夜裏供電電壓上去了,結果超高壓引起了電器失火,家裏東西全部燒光,為此他們還在鄰居家借住了一個月。現在住的房子是新蓋的,吳家為此還欠著親戚的債。

忍無可忍的妻子甚至跟老吳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每天都在心驚肉跳”。這一次“聰明”的老吳對妻子“發誓”:“我改,以後再也不搗鼓那些東西了。看著老實巴交的老吳,妻子再一次心軟了。想起多年的艱辛日子,董淑豔說:「瞭解我們家的人都知道,吳玉錄的成功有我一大半的功勞。」

  幹農活不忘琢磨機器

「他的腦子裏只有機器,讓他種地施肥,他卻坐在田埂上發了半天呆。第二天,家裏的自行車就給改裝了,除了在大樑上加了一個底端帶有扁鏟樣小犁的圓筒外,自行車的後面還連上了一個蓋子,車推過去,溝也開了,種也撒了,土也蓋了,車後輪還把土壓實了。平時需要四個人幹的活,吳玉錄一個人就可以輕鬆忙完。」

「讓他給地裏的玉米脫粒,他卻跑回家,叮叮噹當兩個下午,就把一個自動脫粒機做成了。玉米往裏面一扔,幾秒鐘就給剝離得乾乾淨淨,既省時又省力。」

「他的發明,我看硬是讓懶給逼出來的。」妻子說起老吳,氣又不是,愛又不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