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十年任期屆滿交棒

【大紀元1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特稿)安南今天渡過十年聯合國秘書長任期的最後一天。出生於迦納、就學於美國,自一九六二年就進入聯合國組織工作的安南,擔任秘書長期間曾於二零零一年與聯合國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也曾因聯合國的貪腐弊案而遭到嚴苛的批評。

安南在聯合國的資歷相當深厚,曾任職於非洲經濟委員會、難民總署及紐約總部的人事與財務主管。一九九零年波斯灣戰爭之後,他率領聯合國小組與係拉克進行「石油換糧食」計劃談判,而這項計劃在執行期間的諸多弊病使安南在第二任秘書長任內甚至面臨被逼退的危機。

安南若細數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歲月,十二月三十日被絞刑處死的前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可能是令他一生清譽受害的主要敵人之一。薩達姆政權曾利用聯合國「石油換糧食」計畫進行走私及收取回扣,負責監督執行計畫的聯合國官員也涉及貪污舞弊。

在二零零四年美國國會特別小組調查期間,安南成為眾矢之的。參議院調查委員會負責人科爾曼甚至在媒體發表文章,指責聯合國管理不善,縱容薩達姆藉「石油換糧食」中飽私囊高達兩百一十三億美元,要求安南辭職以示負責。美國眾議院也有五十多位眾議員連署,要求安南下台。

安南在其他安理會會員國的支持下挺過了「石油換糧食」計劃執行弊端造成的風暴。然而,美國不考慮聯合國的反應,領軍進攻伊拉克,也讓擔任秘書長的安南相當難堪。聯合國批評美國的獨斷獨行,可是,從貪腐到許多組織的散漫無章,以及維和及國際救援行動的功能不彰,聯合國的問題層出不窮,它能否代表國際正義也受到質疑。

二零零零年新世紀的開始,安南也曾有雄心壯志要致力於推動全球性濟助貧弱的計劃並進行聯合國的改革。然而,「石油換糧食」計劃的弊案讓聯合國經年處於被揭弊的挨打地位。包括達佛等地發生的滅絕種族暴行及許多侵害及壓制人權的案子,即使聯合國有決議,執行上卻常常是不了了之。安南不再能獲得全面的支持,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對聯合國不假辭色的批判,更讓任期將屆的安南不好過。

安南的聯合國組織改革計劃部份已進行,仍有許多有待接任者潘基文繼續執行。走出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的安南,回首十年歲月,值得安慰的事件之一也許是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也自聯合國「畢業」。波頓在十二月四日向布什總統請辭獲准,當時安南的反應是:「我將和波頓一起畢業。」

六十八歲的安南最近在聯合國為他辦的惜別會上表示,他仍會關注聯合國的工作,將來的生涯規劃可能會往來日內瓦及迦納之間工作。他說:「你可以讓這個人離開聯合國,卻不能使聯合國從這個人割離。」(Youcan take the man out of the U.N., but you can’ttake the U.N. out of the 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