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赴中移植腎肝 爛攤台灣收

【大紀元1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胡清暉/台北|廣州連線報導〕第一份全國性的境外器官移植調查報告最近出爐。結果顯示,以中國為主的境外換腎、換肝存活率不錯,但醫界與衛生署都認為明顯高估,因調查樣本僅有活著回台灣者,移植失敗死在中國的人數,是無法估計的黑數。

台灣現有七千人等待移植,去年卻只有一百六十五名腦死病患捐出器官。衛生署官員曾根據健保局器官移植重大傷病卡在一年內增加數量,扣除國內器官移植人數,推估前年有四百五十人到境外接受移植,其中以腎臟最多,約三百多人,其次是肝臟,絕大多數前往中國。

衛生署委託移植醫學會秘書長、台大外科主治醫師胡瑞恆,針對全國三十家腎臟移植與十三家肝臟移植醫院調查,樣本囊括四百位境外換腎與兩百二十五位換肝者,對其存活率、聯絡管道、移植地點、花費與滿意度進行分析。

未統計手術失敗死亡人數

根據中央健保局2001年至2004年間國內器官移植存活率統計,在台灣換腎的三年存活率是九十二%、換肝(肝癌與非肝癌 )平均是八十四%。境外移植調查則顯示,換腎三年的存活率是九十五點七%,換肝(肝癌與非肝癌 )是六十四點六%。台大外科主治醫師蔡孟昆認為,境外數據明顯高估,因為死在中國的人數無法掌握。

赴中國換肝的台灣人以肝癌居多,頭一年有七十六%存活,三年存活率只有四十三點七%,胡瑞恆認為實際數字應更低。一位人在廣州的台灣移植仲介也透露,當地醫師說,肝癌換肝的三年存活率其實不超過一成,除病患條件差外,對處理術後併發症的經驗不足,是主要原因。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董事、成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璋指出,除了移植技術,手術前的器官交叉配對更重要。在台灣,器官配對會按程序檢查確認,減低日後排斥的機率,須耗時四至六小時,但部分中國醫院因設備、醫德不足,或是衝業績等考量,配對過程並不周全。

此外,李伯璋表示,雖然中國去年立法試圖規範器官移植,但仍無法徹底解決黑市、器官來源不明的亂象,甚至檯面下有大醫院透過關係,向法院競相標價搶死刑犯器官。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