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思沙龍──從你所不知道的香港談起

【大紀元1月24日訊】 這幾年校園辦的學術演講活動,常常是叫好不叫座,讓人憂心那些關心思想、社會的年輕人那裡去了?

週末去參加龍應台主持的《思沙龍-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紀錄片播放和座談。現場竟然擠到爆,所有能坐人的地方和走道,都在主持人龍應台細心的招呼下,全坐滿了。

這一次的題目是「你所不知道的香港」。我們一般對香港的印象,或許多半是這個號稱「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彈丸之地,夾在中、英勢力、親共和反共的各派之間,人口擁擠,龍蛇混雜;但卻自由開放、人才輩出、經濟繁榮,法治井然,締造為全球金融中心和世界前十高的外匯存底。

但是她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可能就要問倒很多人了。現場放映了由香港電視台製作的《鏗鏘集》,是一系列有關香港歷史的新聞紀錄片。主講人則是香港大學新聞傳媒研究中心的創辦人陳婉瑩,她曾冒著生命危險披露黑幫的真相,也曾報導台美政治獻金醜聞,結果被當年國民黨的大掌櫃劉泰英一狀告上法庭,最後終於勝訴,為新聞自由留下一個光榮的判例。

這一場沙龍聚會最讓我深思的應該是香港是如何一一克服貧窮、民怨、動亂、貪瀆等等社會亂象,而能奇蹟般的成為璀璨的東方之星。紀錄片中觸目驚心的呈現出 40、50年代國共內戰前後,大批的大陸人避禍到香港,一時間香港人口爆增數倍之多,生活物資遠遠不足、經濟蕭條、失業嚴重;緊接著,大量的勞工對於資方壓迫和政府管理無能,展開抗爭,左派工會更是煽風點火,甚至一度動亂到滿街成千上萬顆波蘿(指炸彈,真假都有),局勢一觸即發。接下來是60和70年代的暴動,憤怒的民眾反貪污,學生運動四起,要求改革。

值得慶幸的是,殖民地英國政府面對民眾的抗爭,雖然也曾採取過鎮暴的手段,但她終於放下身段與民眾溝通、補償了受害者,並且,一一修改並訂定了較合理的法案,成立了廉政公署,樹立了法治社會、並且維護了自由。香港不負所望的成為華人圈乃至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紀錄片後,現場發言踴躍熱烈,從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抗爭談到新聞自由的前景,從中國的崛起談到自由香港的價值,當然,也同時反思了台灣在這個兩岸三地競爭的場域中的自我定位。

基本上,香港並不完美,長期的殖民統治,欠缺真正的民主制度,民眾多以追求經濟富裕為目標,難以開展具有國家認同的在地意識。但是,她的自由繁榮,與隔海的台灣相互比美,兩個自由的小島都成為世界經濟奇蹟,同時也蘊育出中華文化的傳承精英,和無數自由創意的人才。她們的價值,顯然絕非以面積來衡量;因為,僅僅一盞明燈,就可能驅走長夜無邊的黑暗。

走出擁擠的會場,已經是華燈初上了,看到許多年輕人眼中多了一點沈思,也似乎多了一點對自己和台灣的期許,這個冬日的黃昏泛起一絲特別的暖意。◇(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