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秋收禮肥 雲林果樹坐月子

【大紀元10月1日訊】謝天謝地 再謝作物

〔自由時報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謝天、謝地及謝神外,雲林地區農民近年來也流行謝作物,即在果樹收成後,施予營養價值高的有機肥料,慰勞並感謝它們的辛勞,稱為「禮肥」或「感謝肥」,農民說,施肥後來年不但更豐收、作物死亡率也降低。

農曆白露後文旦收成均已完成,竹筍入秋後也漸漸減少,但果農並沒有休息,反而忙著施肥,古坑鄉果農黃清海指出,做生意的人每月農曆初二、十六,都會準備供品祭拜,感謝、並請神明保佑生意興隆,同樣道理,果樹辛苦孕育果實,讓農民豐收賣錢,進而養家活口,也需要感謝,所以在收成結束後施予有機肥表示「感謝」或「感恩」。

禮肥 幫果樹進補

栽種柳丁、文旦多年的果農廖坤山表示,就像女人生產後坐月子,吃一些高營養的食物補身、調理身體,給作物施有機肥不僅慰勞、感謝果樹的辛苦,也是替果樹補充流失的養份,貯存未來需要的養份,因此「禮肥」所使用的都是營養成份較高的有機肥料。

廖坤山說,果農使用的「禮肥」大多不一樣,多年來他都是自製兩種「禮肥」,一種以新鮮黃豆研磨的豆漿加特殊酵素發酵的豆漿,另一種是以牛奶、雞蛋等十種材料發酵的「十全大補湯」。

果樹死亡率會降低

黃清海、廖坤山均表示,自從施予「感謝肥」後果樹的死亡率降低,尤其是竹筍更明顯,且來年一樣豐收、品質也變得更好;同樣施「感謝肥」的文旦農林崇男也說,「吃果子拜樹頭」,有感謝,來年的水果品質絕對有保證。

不是所有作物適用

農試所農場組組長張庚鵬表示,「禮肥」源自日本,從日語「阿里嘎多」(謝謝 )直接翻譯而來,在日本只針對果樹,台灣農民使用廣泛,果樹、水稻、蔬菜都有用,「禮肥」確實有其效果,因母親健康是果實品質的保證,不過因台灣與日本的氣候不同,並不是所有果樹或蔬菜都適用,例如荔枝就絕對不能使用「禮肥」,果農還是要小心使用。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