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性新聞

明朝古堡群疑建文帝避難所

【大紀元10月16日訊】湖南永州新田縣的大冠嶺上發現一組由五個古堡構成的古堡群——大冠堡,堡內共有17個房間屋基,總面積7000平方米,根據建材及遺物推斷,此一古堡群建於明朝。當地考古專家推測,古堡應是某位有特殊身份的尊者所為。極有可能就是因「靖難之役」丟了皇位的明建文帝朱允炆,而古堡群可能是明建文帝的避難所。

新田山嶺發現神秘古堡群

據瀟湘晨報報導,大冠堡位於新田縣西南約20公里的大冠嶺,這裡海拔685米,地處這一帶山嶺的最高處。10月13日湖南省文物局考古專家組來到大冠嶺,細緻考證剛剛發現的「大冠堡」。這座古城堡遺址保存完整,與周邊5公里範圍內的其他5個「衛星城堡」一起,形成氣勢宏偉的古堡群。

湖南省文物局研究館員謝武經對大冠堡進行了仔細勘測。他說,大冠堡內共有17個房間屋基,總面積7000平方米,內城牆長346米,城牆殘高4米左右(原高度5-6米),城牆上的走道平均寬約2米。古堡城牆上開東、西、 北三門,卻無南門。

古堡內還有兩個蓄水池(山頂無水,要到山下挑水)。整個城堡為手工精細的青條石砌成,青條石小的幾百公斤,大的達2000公斤。條石間用三合膏(石灰、糯米飯、桐油為主的混合物)粘合。

三合膏為確定大冠堡的建築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長何強分析說:「三合膏在明代建築中格外流行,而在元代以前是沒有的。」何強據此推斷,大冠堡應該始建於明代,應是古代軍事防禦工程。考古專家還推斷,大冠堡及其周邊的5個衛星城堡規模宏大,絕非常人所建。

神秘古堡系明建文帝避難之所?

湖南境內發現如此大規模的古堡群尚屬首次,不少考古專家紛紛前來考察論證,試圖揭開古堡的那些塵封已久的秘密。

專家推測,古堡應是某位有特殊身份,又不能暴露身份的尊者所為。種種跡象表明,這位神秘的尊者極有可能就是因「靖難之役」丟了皇位的明建文帝朱允炆。

史料記載,朱允炆逃離都城南京後,只得「遜國為僧,雲遊四海」,曾「西遊重慶,東到天台,轉入祥符,僑居西粵,兩入荊楚之鄉」。另外,朱允炆曾從西粵轉到新田武當山避難,建文帝的部屬在武當山四周修建了龍潭堡、牯牛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飛龍堡,形成拱衛之勢,以保護建文帝;為確保萬無一失,又修建了以大冠堡為中心的大冠堡、新宅嶺堡、大利堡、百萬城堡、龍形堡和龍秀堡等古堡群,以為建文帝提供一個安全的避難場所。

誰是神秘古堡真正的主人

儘管有專家猜測古堡可能是為建文帝所建設,但就目前的考證情況而言,這一說法並沒有確鑿的根據。

謝武經分析稱,大冠堡的主要建築材料為青石,所耗石料極多,但城堡內外石山均保持了原始風貌,說明古堡建築時並沒有就地取材,而是注重保護山上的自然景觀。這就使得古堡的工程更加浩大,絕非民間或匪盜所為。如果是官府建築或是某一位重要官人的建築,其建築往往會比較張揚,不會這麼詭秘,且史書或志書會有較詳細的記載。

「我們翻開當地的志書,就是一些小的山寨、寨堡都有記載,所以這不是官府建築,也不是什麼重要官人的建築。」謝武經說,就現有發現來看,誰是大冠堡的主人尚有待探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