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百科

糖尿病喜歡找胖子嗎?

【大紀元10月22日訊】定義:

正常人可以藉著一種叫胰島素的荷爾蒙,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若胰島素的量不夠或是作用力降低,血糖便會慢慢升高,當空腹血糖高於126mg/dl或未空腹的血糖值大於200mg/dl時,就要懷疑有糖尿病了。

危險因子:

肥胖、酗酒、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妊娠糖尿病病史(女性)、缺乏運動、攝食過量碳水化合物等。

臨床表現:

在初期大都沒有症狀,而當血糖逐漸升高,會有口渴、多尿、疲勞、體重減輕、視力模糊、傷口不易癒合、反覆性的皮膚及泌尿道感染等症狀。

併發症:

冠狀動脈心臟病、腦中風、末梢血管堵塞、下肢潰瘍甚至壞死、眼睛視網膜病變、失明、神經病變(四肢感覺異常、平衡失常)、腎臟衰竭、免疫功能失常、各種感染症等。

要怎麼預防才好?

●飲食:

1.多吃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少吃含油脂高、膽固醇高、精緻糖類的食品。

2.戒菸、戒酒。

●運動:

每週至少5次、每次20至30分鐘、以達到輕微出汗而不覺得太喘為原則。建議可選擇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舞蹈、太極拳、外丹功、體操、快走。

●不要變胖:

過胖的人,應該積極控制體重。

我該怎樣照護自己?

1.隨身攜帶糖尿病辨識證件,充分了解糖尿病的控制方法。

2.要落實血糖自我監測。

3.養成健康飲食及運動習慣,維持理想體重。

4.預防足部受傷,每天以中性肥皂和溫水洗腳,以柔軟毛巾按壓拭乾趾間。腳部拭乾後,以植物油、綿羊油或乳液等按摩足部。趾甲太長時,不宜修剪超過趾頭柔軟組織,且趾甲溝以指甲銼刀磨平。穿軟皮、合腳、低跟的鞋。新鞋子一天只穿半小時,以後每天增加一小時。

5.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肪、血糖。

6.定時抽血檢驗。

7.按時服藥,定期複診。

8.與家人及醫師合作共同面對。

什麼時候需要找醫師?

1.45歲以上,每一至三年一定要檢查血糖值。

2.有上述危險因子,或已經發現血糖升高的人,應該更早、更頻繁地檢查。

3.如果出現上述糖尿病症狀時,應盡快就醫確定診斷並治療。文/台灣衛生署侯署長衛教週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