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全球信貸緊縮牽連廣泛 威脅仍高

【大紀元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宗揚綜合報導)由美國金融業的次級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信貸緊縮威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地震。據金融時報分析,這次信貸緊縮的根源於各種錯綜複雜的新金融商品,牽連範圍究竟有多大還無人能全盤掌握,而在這方面交易曾風光一時的瑞銀(UBS)、花旗(Citigroup)、美林(Merrill Lynch)等也都已裁撤了相關部門的員工。

美國﹑歐盟及日本的中央銀行都曾給信貸市場緊急輸血﹐以免造成金融機構倒閉的連鎖反應,但目前全球信貸緊縮的威脅仍高。然而﹐如果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刺激信用擴張,最終將徒增風險。

複雜商品暴露新金融商品弱點

歸結這次信貸緊縮的根源,除了美國信貸機構以過分寬鬆的信貸審核手段,刺激樓宇買方的假性需求之外;另一個深層的原因,在於各大金融機構之間,以各種錯綜複雜的特殊安排,進行所謂「結構性金融商品」的巧妙包裝,使一些原本存在一定市場風險的債券產品,成為債信評級頂級的AAA級金融商品,並逐漸的在各大金融機構中蔓延開來。

早前,這些結構複雜的金融商品,原本只見於少數的一些投資銀行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但自2004年起,由於這些商品債信評級高﹐名義上屬於風險等級不高的資產類別,加上近幾年美國房市持續熱絡,推高了這些商品在固定收益(Fixed Income)市場中的收益預期,吸引了一批不甚理解其風險結構的投資者﹐許多金融機構大批投資這類金融商品。

美國房市自2006年開始降溫﹐使得許多屋主的償債能力出現問題﹐引發次級放貸危機。在次級房貸的問題浮現之後,投資人開始拋售與次級房貸相關的各式金融資產,加速了相關商品的沽售壓力﹐許多資產甚至無法估價。

金融機構之間為了彌補自身資產負債表上可能出現的黑洞,紛紛調整各種放貸業務的規模。這樣一來,任何與房屋貸款、結構性商品或獲擔保性債權掛勾的金融商品,一律被打入冷宮,乏人問津了。突如其來的信貸緊縮措施,層層擴散到資金供應體系的各個領域,甚至波及到金融機構間的一些正常借貸活動。形勢之嚴峻,迫使美國財政部在今年十月中,動員花旗(Citibank)、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和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建立千億美元基金穩定金融市場。

傳統救援政策恐難收效

在過去幾次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政府與大型金融機構多數都是站在救火隊的角色,採取的措施多半都是採取貨幣經濟學中的貨幣政策,以降低利率作為主要的手段,將大筆的流動性資金注入到金融信貸市場,確保資金的供應無缺,並鼓勵市場經濟的加速運行。

然而研究處理全球經濟事件有相當權威的加拿大籍經濟學家比爾˙懷特(Bill White),卻十分不安地表示,面對此次的全球性的信貸緊縮危機,在採取同過去類似的貨幣政策手段,恐怕沒有這麼容易安然度過。

懷特表示,其實降息以刺激經濟復甦的做法,已愈來愈不見其成效。特別是,當下信貸緊縮問題的源頭,正是由於市場過剩的流動性資金,創造了過份寬鬆的貸放環境所造成。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如果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還採取降息或注資的辦法,恐怕只會使問題雪上加霜。

他認為這次的信貸危機如果持續惡化,各國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一些較為傳統或非貨幣政策的手段,譬如像運用穩健的財政政策及建立完善的破產程序等等,同時必須針對各種政策執行的後果進行仔細追蹤,以準備應付一系列非常棘手的問題。

然而,在最近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七大工業國(G7)財長會議中,如何對抗全球信貸緊縮成為主要的討論議題。但這兩大會議的主要內容,都強調各國央行要著重打擊通貨膨脹及要求大型金融機構應帶頭響應放鬆銀根,並敦促各級金融機構在政府的強勢規範下,積極緩解全球信貸緊縮的現象。

干預政策的兩難

加拿大是少數提出並堅持不應由政府出面干預市場的國家。加拿大央行行長大衛˙道奇(David Dodge)在上週國際金融學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中指出,處理這類金融事件的終極目標,事實上,與放任市場自行調整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而達到提高市場透明度最佳途徑是利用市場自身的機制,而不是各種條例政策或規範。

加拿大財長吉姆˙法拉哈提(Jim Flaherty)也指出,由美國主要商業銀行聯合組織的超級救市基金(Superfund),想要讓那些問題資產持有者獲得新的融資,疏通信貸渠道,以解決此間普遍存在的信用問題,簡直就是緣木求魚。

另一批財經界的領袖們則警告說,政府及央行需要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以避免信貸緊縮的危機進一步擴散。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執行董事,也曾是法國國家巴黎銀行(BNP)集團主席杰克˙拉羅斯(Jacques de Larosi)就表示,針對眼下這個問題的處理,千萬不寄望市場經濟的自然力量可以將問題擺平。畢竟許多主張市場經濟的監管者都發現,單靠市場的力量仍有其侷限性,最終仍需仰賴中央銀行的介入,

以避免整個市場資金供應鏈的斷裂。

綜合言之,目前全球信貸緊縮的威脅仍高,如果持續救市,實際上是鼓勵金融機構繼續擴張信用,最終把所有的風險轉移至中央銀行上。這樣的做法就像是政府在鼓勵人們,在明知可能遭河水氾濫的土地上繼續蓋房子一般。但以目前的信貸市場的危急情況看來,若現在不出手救市,那又像是明明已經看到有人就要溺水了,卻不打算援救他們。此間究竟應如何處理全球信貸緊縮的危機,可真是一個非常棘手的

課題。

新聞來源:金融時報、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