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人

治理王品 戴勝益有五不政策

【大紀元10月9日訊】根據日前經濟部公布的《九十六年中小企業白皮書》報告內容,台灣的中小企業在創業的前五年經營最不穩定,但多數均能撐過前兩年。這份報告還引述財稅資料中心的資料指出,九十五年台灣有一二四萬家中小企業,其中經營超過五年的家數比率為六一.九%,較兩年前降低一個百分點。

站在經營者的立場,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則認為,「能撐過十年經營的中小企業,只有一成。」

不同於日、韓等是以大企業為主,台灣是亞洲裡面新創事業與創業家最普遍的,其活動力也在亞洲各國中居冠。根據戴勝益的觀察,中小企業十年的存活率反而不到十%。他認為,「最大原因是企業主們對於創業成功之後的作為,沒有訂立明確的制度,並很『龜毛』地去執行。」

龜毛家族 規範忒多

王品集團有一個「龜毛家族」的稱號,他們定出洋洋灑灑將近三十條規範,要求全公司從上到下每一位王品人都必須確實遵守;當然董事長也不例外。戴勝益說,這是他們從眾多成功與失敗的案例中所歸納出來的「五不政策」(5 Nos)。這五件事情,王品人絕對不能、也絕對不會去做。

第一、不能涉足政治。戴勝益說,「任何王品人皆不得為政治候選人,因為與你立場相反的人可能會變成敵人,其結果必然是引起反效果。我們甚至規定選舉時董事長是不能投票的。」

這可能很難理解,投票是個人的公民權,與企業文化有何關聯?他說,台灣的藍或綠族群各占一半,如果有機會讓同仁猜測他的政治傾向,那就代表有五○%的同仁會發現與他站在相反立場,大家無法坦然相處。「為了讓四千五百位同仁安心,董事長沒有派系、而且他不投票,我想是值得的。而且等我退休之後我還能繼續投票。」

第二、不做官商勾結的事。十六年來,王品維持不與官員打高爾夫球、不送紅包、不請官員喝酒的文化。同仁可以在自己的餐廳請客吃飯,但不能參加晚上的交際應酬。

買賣股票須持有一年以上

第三、不炒股票。所謂「Easy money」總是「Easy Come, Easy Go.」,為了讓同仁專心在服務,而不是每天到了一點半就焦慮不堪,戴勝益規定,同仁不能炒股票,但可以投資股票,且買進與賣出的時間需在一年以上。

第四、不作業外投資。「今天我們只會做餐飲就只做餐飲,也就是不忘掉本業。」

他分析,王品集團採水平發展的策略,十六年來創造九個品牌,都是餐飲服務,差異僅在市場定位與消費族群。「中小企業不宜從事多角化經營,因為規模小、資源有限,再加上近幾年環境愈來愈競爭,國內內需市場萎縮,沒有做好準備就跨足其他事業,掌握不到開闢通路的優勢,這一份事業很快就會被收回去。」

邁向百億美元的全球品牌

問到水平發展策略要達成的目標,他回答「三十年創造三十個品牌」。真的有這種可能性嗎?他解釋,「這是一個篩選的過程。不一定每個品牌都會成功,經過市場跟消費者的考驗,找出存活下的,再從這些存活下的品牌裡區分出適合做全球品牌、適合做Local品牌的分別是哪些。」

若以美國的標準,一家餐廳的營業額達一億美元以上就屬於經營成功,可談國外授權或代理。「以王品目前的狀況來看,大約再三到四年營業額可到二億美元,預估在二○一二年達到一百億美元。到時候我們會有上市計畫,要當國際性的公司、做全球性的品牌。」戴勝益說。

第五、不借錢。戴勝益說,目前集團資本額四億到五億(不同品牌加起來),有超過五百家合作廠商,堅持用現金做生意,也也沒有跟民間或銀行借錢。他認為,把財務槓桿原理擴張得太大,利率變動會造成困擾,萬一碰到經濟風暴公司倒了,結果是兩敗俱傷。

王品沒有積欠合作廠商貨款,廠商請款透過電腦化流程,每一筆交易清清楚楚,廠商的風險降低,通常報價也會降低。而且對他來說,最大好處是不用一直審公文簽名,他強調,「這樣我才有足夠的時間去修我的百店跟百國學分,或者做我最常做的事情—發呆。」──轉自《Taiwna News財經文化周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