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新聞

全球選手競技大紀元國際影賽

【大紀元11月13日訊】截至2007年11月13日,大紀元國際攝影作品大獎賽已經匯聚了全球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攝影師在社會民俗、自然環境和廣告、靜物三大類攝影主題展開競技。

「此次攝影大賽的作品主題非常廣泛,給了各類攝影師充分發揮的空間」大紀元專欄攝影師伊羅遜表示,截至11月13日,大紀元國際攝影大獎已收到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俄國、阿根廷、澳大利亞、韓國、台灣、摩爾多瓦、以色列,捷克,羅馬尼亞,西班牙等全球5大洲20多個國家的參賽作品。

大紀元國際攝影大賽的網站(http://photocompetition.epochtimes.com)提供的信息顯示,此次大賽作品涵蓋社會民俗、自然環境和廣告、人像、時裝、 靜物、建築三大類主題,每類主題設金獎一名獎金2500美元,銀獎2名獎金1000美元,銅獎4名獎金600美元。本次大賽還設特獎一名,獎金5000美元。

獲獎心得

大紀元專欄攝影師伊羅遜是隸屬『美國攝影協會』的、有著100多年歷史的紐西蘭分會的B級會員(需獲得10個以上公開賽獎)。她接受西方攝影美學訓練多年,崇尚傳統學院派藝術風格,在中國和國際攝影大賽中多次獲獎。

「我的專業是文學、美術兼攝影,如果獲獎命中率高是因為這三項學識合為一的作用吧。」伊羅遜說,「如果自己的作品沒有感動自己,決不投稿,因為那樣也感動不了別人。」

伊羅遜表示,雖然每個人對優秀照片的理解不同,但高質量的攝影作品必然是「主題明確,嚴緊的構圖規則是傳統平面美學的標準,獨特的將平面表現為立體的光源運用是攝影藝術的技巧。」

「在照片的高質量基礎之上表達內容要耐人尋味和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一般被評委視為優選。」在中國曾任高等院校攝影研究會理事的伊羅遜表示,「攝影是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的瞬間記錄,被攝物體的動感、情感、光感及色彩感的不尋常,和很難遇到的瞬間場景都是很珍貴的考慮要點」

「入選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沒有入選的不一定是不優秀的」伊羅遜說,「攝影是一門藝術,絕對的標準化和幾何化在這個領域是不存在的。」

評委掉肉

「評委的壓力是很大的,連續看片子會掉肉的。」曾在國内參與過攝影比賽評選的伊羅遜介紹,人們對攝影作品的評判有2種標準,一是少數評委在評選過程中產生的標準,所謂的權威標準;二是眾多讀者群在欣賞被評選出來的照片時產生的一個標準,所謂帶有大眾化的標準。

「一般評選賽片的評委最少要10人以上,評委越多,評選出的作品就比較帶有普遍意義的審美觀。」伊羅遜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講,評判人的審美觀會引導著攝影界的藝術創作方向,甚至影響著攝影者的思維方式。」

伊羅遜表示,攝影賽也是對評委的一次考試,其考題是如何引導攝影人今後的創作方向。「大紀元舉辦國際攝影大賽,一是出於大紀元國際化的條件,二是大紀元一直追求新聞的真實報導,以及副刊的純善純美,想通過這次大賽推廣這種理念」伊羅遜說。



http://www.youmaker.com/(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