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

海平:上海幫害怕 阻止民眾旁聽周正毅案

【大紀元12月5日訊】11月30日,周正毅被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宣判16年有期徒刑。上海當局當日不僅阻止本市市民前往旁聽,阻止媒體採訪,還對300多名前往旁聽市民打壓,將其中70多市民拘捕關押到附近閘北區體育館。上海當局的行為十分愚蠢也十分虛弱,充分證明上海幫害怕輿論,害怕人民的實質。

雖然周正毅第二次判決仍然被重罪輕判16年,人們要問2003年5月27日周正毅第一次被羈押後到2004年6月1日宣判,為什麼會只判三年能矇蔽混過關呢?現在是否要追究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第一人民檢察分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包庇周正毅枉法判決的責任呢?當時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員會書記吳志明在幹什麼?當時陳良宇、韓正、劉雲耕們在幹什麼?

2004年6月1日,周正毅被重罪輕判三年有期徒刑,周正毅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判處罰金3300萬元,虛報註冊資金罪判處罰金人民幣700萬元,決定執行4000萬元。周正毅是否接受處罰繳納4000萬罰金?否則周正毅就觸犯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周正毅第一次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法院裁定歸還上海農村信用總社3.5億元貸款。周正毅有否歸還3.5億?否則也是觸犯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罪。情節嚴重的,應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周正毅1961年生,祖籍無錫。擔任農凱集團董事長。但董事會、經理層、中層以上幹部、主管有多少是國有資業幹部和政府官員?至今事實不清?周正毅獨資或合資組建關聯企業近80家,有多少國家幹部,國有企業高層擔任領導?有多少企業有犯罪、違規行為至今事實不清。

周正毅案涉及拖欠各大銀行至少70億元的巨額貸款問題,至今未作交代。

上海幫至今阻止香港廉正公署二度對周正毅通緝,陳良宇、韓正、劉雲耕罪責難逃。

2007年1月21日,周正毅又一次逮捕,上海市檢察機關在第二天對外宣佈:「上海檢察機關在偵查上海社保基金案過程中發現,農凱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周正毅涉嫌行賄及虛報增值稅專用發票最罪。」但此次上海官方媒體公佈材料中沒有周正毅與社保基金案的有關情況。

周正毅與上海農村信用社38億貸款問題至今被韓正等人封鎖消息。此次上海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周正毅判決所公開消息沒有刑事附帶民事,沒有罰款,在這方面比起上次的判決有所倒退。

當海內外對周正毅宣判議論紛紛時,我們詢問了鄭恩寵,他查找了中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於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五萬以上五十萬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有前款行為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情節特別嚴重,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周正毅還有多少私人財產,要不要沒收,沒收多少?並不是韓正等人用450字左右的短消息將周正毅信息關門。

毛玉萍是否周正毅合法的妻子?周正毅合法妻子和婚生女兒是否生活在英國,她們生活費由誰支付,擁有多少財產?周正毅是否犯有重婚罪?1800萬上海市民不是愚民。

要1800萬上海市民的利益還是要上海幫?這就擺在十七屆中共中央核心層面前的嚴肅課題。此次隨法國總統訪華的法國司法部長接見北京的莫少平律師、李勁松律師,將授予他們法國人權獎,這是繼2005年德國授予上海維權律師、揭發周正毅、陳良宇犯罪集團英雄鄭恩寵「人權衛士獎」之後,西方國家再度對中國維權律師獎勵。

胡錦濤等中國領導人要查一下,馬克思是否是一位法學博士?馬克思的父親是否是一位德國律師,馬克思是否是一位德國猶太人?他和他的家庭是否信奉猶太教,信奉《聖經》?

周正毅不能到香港接受司法裁判,會加重香港居民對爭取2012年普選道路的選擇?陳方安生在立法會補選中當選,消息傳至上海,當然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沒有香港的自由和民主,就沒有上海真正的自由和民主。

中共十七大之後,一批批省、部級官員被提拔、高升、調新崗位擔重任。韓正等人既不受中央嚐膽又不受市民歡迎,上海幫在全國不受歡迎,對周正毅案處理將使韓正等人背上沉重的包袱。韓正等人想做第二個陳良宇還是準備步紅色高棉後塵?應當明白人心向背民可授權,民也可收權。

2001年文化廣播影視集團副總裁康燕寫了一本30萬字政論專著《解讀上海》為黃菊樹碑立傳,為黃菊等人十六大上晉陞,在執政黨內篡黨奪權作輿論準備。2006年7月21日,康燕出書《見證中國金融》又為陳良宇在十七大前製造輿論奪權作準備。上海幫有今天,有康燕這些筆桿子製造邪論分不開。十年前,紅色高棉領導人喬森潘、農謝、英薩利等已宣佈向政府投降,向人民投降認罪回歸社會,但今天仍被押上國際法庭。勸中國上海式的紅色高棉人士,回到法治、理性、人性的一邊。(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