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回歸天道 遠離災難

在儒家五經之一的《尚書‧周書‧金滕篇》中,生動而詳細地記載了周朝初年發生的一次強風暴過程。今天的氣象學甚至把它當作一次典型的古代天氣現象來研究。

周武王在征服商紂王的兩年後,患了重病,其弟周公姬旦曾經築壇禱告,願意以身代死,然後將祝文封入金滕箱內,結果武王病癒,周公也未死。數年後,武王駕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散布周公的流言蜚語,周公不得不前往東部度過了兩年。

那一年秋天,收穫在即,看起來是一個大豐收年。可忽然起了大風雷電,莊稼在狂風中倒伏,大樹被連根拔起,民眾驚恐萬分。周成王和大臣們皆穿起禮服準備行蔔禮,按慣例先開啟金滕箱,結果發現了周公願代武王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責,於是決定前往東部迎回周公。

成王的御駕剛出到城門外,天下起了雨,風向反轉了過來,已經被刮倒了的莊稼又重新立了起來。這一年仍然是大豐收年。

這個古代天氣個案紀錄,一方面較完整描述了一次強風暴過程的演變,另一方面明確表明,這次風暴過程不只是一個純粹的自然現象,而是與周成王的行為存在著因果關係。風暴的開始是對周成王等人對周公的排擠打擊行為的警示。

一次風暴的破壞力往往是有限的,而像周成王這樣身在君王之位的人,其行為對整個國家的影響卻是廣泛和深遠的。天災與人,尤其與當權者的德行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天災具有明確的譴告意義。

回顧悠久的中華民族歷史,天災與人的關係存在著從「道行天下」、「天人相通」的超然於天災譴告,到天災譴告成為現實,再到天災譴告被人淡忘的演變。

三皇五帝秉承上天旨意,行道於天下;夏、商、周朝聖明仁德的君王輩出,擁有高境界的道德狀態,持有對天的敬畏之心,自覺地感悟來自於天的譴告;春秋戰國時代人離道遠,「不知天命而不畏」已經很普遍了;到了漢代,認識天災的譴告,已變成了學問。

隨著歷史的推演,近代越來越少人接受「天災譴告說」,而且認為,這是因為人對自然的認識能力增強了,人有了征服自然的強大能力,對天災不畏懼了,不迷信了;人們對天災的認識走入了歧途。

現代科學的發展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人們對科學的依賴性日益增加。然而,現代科學的發展主要依賴於物質世界的經驗,從而深深地侷限了人們對經驗感知之外的世界和宇宙的本質的認識,人的靈性漸漸失去了。

實際上,許多現代科學的奠基人已認識到,實證科學會帶來以偏概全的後果,如科學家牛頓在晚年,他幾乎耗盡後半生進行研究,試圖使人們明白,他所發現的一切,只不過是上天的安排而已。

近年來天災全球性的頻繁、異常、暴烈,在中國大陸尤甚。乾旱、洪澇、沙塵暴、薩斯(SARS)、沿著海岸線赤潮爆發性蔓延等等,詭異多變,這是世道人心的反映。若人性中善的一面甦醒,向「天道」回歸,那麼,人們對天災譴告的認識能力也就能回歸,就能知所警惕,遠離災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