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1+1

科學家發現 複合療法或可治療帕金森氏症

【大紀元2月8日報導】(中央社巴黎七日法新電)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實驗室老鼠,在經過傳統的抗帕金森氏症藥物,以及減緩腦部化學物質衰退的複合物治療後,可以正常行走。

經基因工程改造帶有帕金森氏症症狀的老鼠,經這種結合治療後,可以自由走動。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造成顫抖、抽搐、僵硬的退化性疾病。

這份由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中心馬倫卡與克列瑟領導的研究,刊登在七日出刊的英國「自然」期刊。

馬倫卡說,「這份研究,指出帕金森氏症可能的新療法,當然,這種療法在人類身上測試,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儘管如此,我們指出處理這種疾病中不正常(腦部)迴路的新方法。」

帕金森氏症是腦部黑質體中的化學物質多巴胺不足引起,結果,進入腦部紋狀體的多巴胺比較少。

為了補足這種不足,帕金森氏病患會被施以刺激或模仿多巴胺的藥物,不過這種療法常有不好的副作用,幾年後藥效可能開始消失。

馬倫卡團隊研究老鼠後,發現協助協調動作的紋狀體有兩種不同細胞,一種形成啟動動作的電路圖,另一種限制不想要的動作。

其中一種細胞,後來變成擁有某種多巴胺受體,另一種則沒有。

團隊鑽研過去針對多巴胺與「內生性大麻素」的研究,他們的直覺是,這兩種化學物質一起作用,可確保細胞與其電路順利活化,他們認為,這種細胞中藏有不想要的行動。

他們將模仿多巴胺的Quinpirole,與減緩腦中酵素分解內生性大麻素的複合物URB597結合,克列瑟說,「單是多巴胺藥物有點作用,但效果不大,而針對酵素、降解大麻內生素的藥物,單獨作用基本上沒有效用」。